| 作者 | 主编:王潜/等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6-03-01 |
特色:
内容简介本书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编写,且以实用为主。在理论的讲述方面,力求简明、扼要;在实用技术和典型工程机械的检测与修理方面,力求全面、准确、详细。全书以预防修理、故障检测为重点。全书共分七篇计三十四章。**、二篇重点介绍了机械老化的概念和更新技术、维修经济分析;第三、四篇讲述了无损探伤、油样分析和振动技术;第五篇为零件的修复工艺;第六、七篇收集了我国80年代以来引进的部分工程机械的故障诊断、不解体检测的典型实例。片断:**篇修理组织**章机械的老化机械从生产出来以后,在保管和使用中就开始了一个逐渐老化、直至报废的过程。研究这一老化过程的规律性、探讨适应这一规律的相应对策是机械修理学的核心内容,是指导机械维修生产的理论基础。**节机械老化的分类一、有形老化机械及其零件的实体由于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原因而损坏,使机械的精度降低、性能变坏的现象叫有形老化。其中,第I种有形老化是指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原因而形成的实体损坏;第Ⅱ种有形老化是指机械在闲置过程中,由于金属锈蚀、木材与皮革腐朽、橡胶与塑料老化等自然力形成的实体损坏。第I种有形老化与使用时间和使用强度有关,第Ⅱ种有形老化与闲置时间和保管状况有关。改进设计、提高加工质量、采用新型耐用材料、正确使用、合理维修、认真保管都能推迟有形老化的进程,延长机械的寿命。二、无形老化机械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发生使用价值或再生产价格降低的现象叫无形老化。第I种无形老化是指设备的技术结构和经济性能并未改变,但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再生产这种机械的费用降低,从而使机械发生贬值的现象。第Ⅱ种无形老化是指由于出现了结构改进、技术性能更好、生产率更高、经济性更好的机械,如果继续使用原有机械,则技术上变成落后。在技术发展中,如广泛采用新的材料或采用完全不同的的施工方法,则原有机械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而被淘汰,也就产生了急剧的老化。应当指出:无形老化既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老化愈快,则表示社会技术进步愈快,应该受到欢迎。所以机械维修人员的任务不是防止机械的无形老化,而是认真研究无形老化的规律,采取适当措施,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节机械老化程度的数量指标一、有形老化程度的数量指标(一)以磨损为主的零件老化程度的指标以磨损为主的零件,其老化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α——零件的老化程度;δpT——零件的实际磨损量;δm——零件*大允许磨损量。(二)以疲劳为主的零件老化程度的指标以疲劳为主的零件,其老化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TpTα=式中TPT——零件实际工作时间;Tm——零件的疲劳寿命。(三)以零件老化程度计算的机械的老化程度的指标在计算各零件老化程度的基础上,可以算出机械的老化程度。在下面公式里,借用经济指标比物理老化程度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