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主编:丹珠昂奔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8-02-01 |
特色:
片断: 水鸡年(1393年,洪武26年)3岁宗喀巴师徒前往真纠(rdzing-phyi)寺,重修弥勒佛铜像,宗喀巴作慈氏赞文及发愿文。 木狗年(1394年,洪武27年)4岁宗喀巴师徒在真纠寺讲经,颇受僧众欢迎。 木猪年(1395年,洪武28年)5岁随父母来到卡堆通门(mthomg-smon今谢通门县境内),为一户富农家庭放羊。 火鼠年(1396年,洪武29年)6岁随父母来到纳塘格登(snar-thang-dge-steng今日喀则县曲美chu-mig乡境内),打短工度日。 火牛年(1397年,洪武30年)7岁父亲去世。为超度先父的灵魂,手写《药王经》。因家境贫寒,母子来到纳塘寺,向僧众乞食。不久在纳塘寺出家为僧。在纳塘寺堪布朱巴西饶(1357—1423年)处受近事戒,后拜嘉敦增札巴为师,学习藏文基础知识及《藏文文法》、《因明学》、《菩萨行论》等。火狗年(1406年,永乐4年)16岁3月1日在纳塘寺堪布朱巴西饶处受沙弥戒,取法名为根敦朱巴。并学习《诗镜论》和《词藻集》。**次离开纳塘寺,前往江钦寺(byang-chen在今昂仁县境内),拜周钦索南洛仲、温栋土巴贝桑、栋巴格哇欠哇为师,学习密宗的灌顶法,及传承、密授、指导、午赞、画坛等一切事相。 火猪年(1407年,永乐5年)17岁在江钦寺学习密宗修法。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得银协巴(1384—1415年)应永乐皇帝之邀,抵达南京,被册封为“万行具足十万*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宝法王”)。 土鼠年(1408年,永乐6年)18岁在江钦寺学习密宗修法。永乐皇帝诏请宗喀巴进京,使臣因阐化王扎巴坚参及内邬宗本南喀桑布见宗喀巴于色拉其顶(se-ra-chos-sdings)。宗喀巴上书辞谢(此文存《宗喀巴全集》第2函)。释迦益西(1352—1435年)代表宗喀巴进京,永乐皇帝赐见,并广为宣讲佛法。 土牛年(1409年,永乐7年)19岁返回纳塘寺,拜江钦洛丹为师,学习因明七论中的《释量论》原著和宁欧贡噶贝哇著的《释量论释疏》。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首次举行祈愿大法会,参加僧俗计数万人,祈愿大法会的总施主是阐化王扎巴坚参。祈愿法会结束后,宗喀巴决定兴建甘丹寺,建寺施主为阐化王属下大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父子为首的阐化王臣民。 铁虎年(1410年,永乐8年)20岁2月11日在纳塘寺堪布朱巴西饶处受比丘戒。拜江钦洛丹为师,学习《噶当六书》和《入菩萨行论》。 铁兔年(1411年,永乐9年)21岁在纳塘寺宁增钦波(nyer-rdzin-chen-po)处受《喜金刚》九种灌顶。是年宗喀巴撰写《五次第释》。 水龙年(1412年,永乐10年)22岁在纳塘寺依《释量论》立宗答辩。 水蛇年(1413年,永乐11年)23岁在纳塘寺学习因明学的其它著作。萨迦喇嘛贡噶扎西(1349一1425年)应永乐皇帝之邀,抵达南京。在京二年期间,讲经说法,弦歌不辍,赢得了永乐皇帝的欢喜,册封为“大乘法王”。 木马年(1414年,永乐12年)24岁在纳塘寺学习因明学著作《定量论》等。是年宗喀巴著《四家合注》(vgrel-ba-bzhi-sbrags)。 木羊年(1415年,永乐13年)25岁春天,第二次离开纳塘寺,前往昌珠寺(khra-vbrug,在今乃东县昌珠乡境内),拜松巴钦波贡桑(sems-pa-chen-po-kun-bzang)为师,学习《集量论》和《入中论》。6月前往塘波且(在今琼结县境内),拜荣栋夏加坚赞(rong-ston-shakya-rgyal-mtshan)(1367—1449年)为师,学习《现观庄严论》等慈氏五论。8月应阐化王扎巴坚参之邀,宗喀巴来到扎西垛喀(在今乃东县境内)。这是根敦朱巴从塘波且前往扎西垛喀,首次拜见宗喀巴,并从宗喀巴学习《定量论释疑》、《辨了不了义论》、《中论概说》、《事师五十广论》、《密宗十四根本戒》等经文。9月返回塘波且,大师尼玛坚赞为其传授《密宗道果不动摇》、《十三大威德》、《十三阎罗》、《十三阎神》的灌顶、传、承、密授、指导、午赞、画坛等一切事相。10月从塘波且前往甘丹寺,住20多日。后记:后记1.本书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八·五”重点项目。2.本书主要使用藏文**手材料写成。藏、汉、公历历辈达赖喇嘛、历辈班禅额尔德尼生卒年参照表为主编根据有关资料整理。3.本书编写过程中曾得到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及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4.由于编者、著者能力有限,舛误之处在所难免,尤其是使用公历以后有关谱主的藏历和公历月日的换算,敬请读者指正。主编1993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