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都不贱

作者张爱玲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特色:
本书为著名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未发表遗作。赵珏和恩娟是高中时的好友,家境相近,随着升学、婚姻,两个人的命运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当她们在异国他乡再次重逢时,一个是苦苦谋生存的传译员,一个是风光无限正逐渐步入高层社会。在两个小女子的迥异命运中折射了渗透了人生无常的沧桑之感。这部小说仍然秉承着张爱玲一贯的文风,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书名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已透着一股悲凉的味道。而这或许正是这部小说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 著名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对《同学少年都不贱》作了几点具体评述。首先,他认为这部作品作于上世纪70年代,足以说明张爱玲在晚年时期还在努力创作。其次,作品反映出当时张爱玲在努力开拓新的小说题材。该小说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地点跨越上海和美国,背景也涉及到当时较大的历史事件,这在张以往的小说中是很少见的。第三点,陈子善认为这部作品的叙述角度比较特别。她写的是教会女中同一宿舍的四个女生,她们的友谊和人生际遇,带有张爱玲自传的色彩。

本书为张爱玲唯一未发表小说遗稿,尘封20余年,首度曝光!   《同学少年都不贱》讲的是两位女孩恩娟、赵珏之间的情谊沧桑。故事开端于两人在上海重逢叙当年。恩娟嫁了位犹太人汴·李外,后来移民美国华盛顿,汴·李外成为**位入阁移民,赵珏则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后重逢,两人相对当年平等的身世,便见出高低。或者这正是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言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   小说中对三四十年代教会女生性心理的露骨展示,对五六十年代海外知识分子人生选择的逼真刻画,在张爱玲以前的小说中都是从未出现过的。小说无疑带有某种程度的自传色彩,同时也巧妙地穿插了美国左派女记者史沫特莱、中国**颗原子弹爆炸等情节,显示张爱玲力图开拓题材,在更广大的背景上反映风云变幻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塑造女主人公的独特性格和命运,从而也就使小说具有了时代风尚史和心态史的意义。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