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精心选取了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教育领域对人类文明进程有影响的31位世界名人,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经历、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丛书从青少年的阅读特点精心构架与设计了“名言录”、“名篇佳句赏析”、“年表”等一系列的知识板块,并且配有翔实的历史图片、丰富的知识链接,使图书更具有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荷兰画家凡高不平凡的一生,凡高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刻苦学习绘画,从事艺术创作,但他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备尝艰辛。坎坷的遭遇使他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由于不愿迎合上流社会的欣赏趣味,他的作品在他和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金子总是发光的”,在他死后不久,他的作品就引起了轰动,被誉为19世纪末欧洲*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凡高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近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 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g,但*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 ·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在他的画中,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副《自画像》就是如此。凡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属较前期作品。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t 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 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十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