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

作者范昀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特色:
朋友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远,本书为“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中的一本,将向你介绍的是享誉千载的《孙子兵法》的作者,东方兵圣——孙武。孙武,齐国人。原本姓田,因其祖父田书伐莒有功,赐姓孙氏。后遭齐国内乱,奔吴为将军,以兵法十三篇求用于吴王阖庐。西破疆楚。北威齐晋,显名于诸侯。著有《孙子兵法》,是古代兵家的鼻祖。  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被重用为将。吴、楚争夺霸权,长期战于江淮。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  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伍子胥列传》),以一隅之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早比较系统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首次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总结了若干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是不朽的军事名著,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候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对于孙子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也”。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