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以《缀白裘》为名编选流行戏曲集, 昉自明代后期,苏州人玩花主人曾有编辑。 入清之后, 此风大盛。 但这些选本收录均为明清之际的昆腔戏, 选自元人杂剧和明清传奇的散出,而未选花部乱弹戏。 至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 苏州宝仁堂书坊主人钱德苍袭用“缀白裘”之旧名, 开始新编流行剧目,第二年即刊行了《时兴雅调缀白裘新集初编》。此后每年刊行一或二编, 至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出齐十二编, 合刊行世,是为宝仁堂刊本。由于它具有实用歌本的性质, 使用方便, 因而极受欢迎, 以致剧场中几乎人手一编, 影响巨大。 一九三一年,在胡适先生的支持和指导下,汪协如女士以四教堂本为底,完成了缀白裘校整理工作。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中华书局以铅字排印出版,胡适先生为之作序。是为汪校本。
《缀白裘》(新集),清代刊印的戏曲剧本选集,收录当时剧场经常演出的昆曲和花部乱弹的零折戏。书名《缀白裘》,是“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李宸序)的意思。全书12编(集)48集(卷),由钱德苍根据玩花主人的旧编本增删改订,自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63~1774)陆续编成,并由他在苏州开设的宝仁堂刊行。明代末年已有题为《缀白裘》的戏曲选本。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翼圣堂补刻、郁岗樵隐和积金山人同辑的《缀白裘合选》序言中记载,它*早是由“醒斋”编选的,以后出现过多种同名的选本。钱德苍编印的《缀白裘》(新集)发行后,深受读者欢迎,各地书坊不断翻印,其他《缀白裘》刊本便逐渐被它代替,很少流行。钱德苍字沛思,号镜心居士,生卒年不详,曾应科举不第。他性格豪放不羁,常流连于酒旗歌扇之场。王公贵人爱慕他的才华,欲延为幕宾,都被谢绝。他自称“生计萧条,穷愁益甚”,编选《缀白裘》是作为“ 口”之计(《求作白裘序启》,宝仁堂刊《缀白裘》8编)。他在编辑本书时,常常自歌自咏,若醉若狂。由于他对戏曲的爱好和熟悉,使得这个选本具有演出脚本的特点。如第 7集(编)序言的作者朱禄建所说:“其间节奏高下,斗筍缓急,脚色劳逸,诚有深得乎场上之痛痒者。” 《缀白裘》收录的主要是昆曲剧目,有80余部作品的 400多个选出。每剧所选多寡不等,有多至26出的,如《琵琶记》;也有仅收一出的。明、清时期,苏州戏曲活动极盛,从《缀白裘》中,可以看出当时这个地区昆曲演出剧目是相当丰富的。它以折子戏为主,包括南戏和明、清传奇作家的创作,有些在明代称为“诸腔”(弋阳、青阳、太平、四平等腔)、“北腔”的剧目,也被昆曲吸收了。有些整本失传了的作品,在这里保存了零出。《缀白裘》还收录总题为“梆子腔”的剧本30余种,50余折,所用曲调包罗很广,有〔梆子腔〕、〔乱弹腔〕、〔西秦腔〕、〔吹调〕、〔批子〕、〔西调〕、〔秦腔〕、〔京腔〕以及时尚小曲等。当时这些“梆子腔”剧目已与“时调昆腔”同台演出,称为“文武双班”或“文武合班”。清初花部诸腔盛行,但剧本很少刻印流传,幸赖《缀白裘》的收录,才使今人得见部分曲文,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綴白裘,是明清戲曲的摘選本,玩花主人編,錢德蒼(沛思)增為十二集,每集分四券,共四十八卷,輯於乾隆中葉。民國二十年汪協如重新校讀標點,由中華書局出版。明清的戲曲,特別是傳奇,採用長篇的寫法,一本傳奇分四、五十齣,實際上主要的劇情及精彩的部分不過五、六齣,真正流行的、表演的也是這五、六齣。所以在明末就有傳奇摘選本出現,每部傳奇只摘*精彩的一兩齣,至多不過四、五齣,如來鳳館精選古今傳奇,又叫*娛情,另外有醉怡情選的更多。*娛情輯於順治四年(西元一六四七),所選不滿四十種,這些都是綴白裘的先例,不過綴白裘選得*多罷了。趙萬里說:「明清戲曲之有綴白裘,正如明朝短篇小說有今古奇觀,有了今古奇觀,三言二拍的精華都被保存下來了。有了綴白裘,明清兩朝的戲曲精華也都被保留下來了。」綴白裘所收的戲曲,都是當時戲臺上通行的本子,都是排演和演唱的內行修改過的本子,*大的改削在於科白方面。綴白裘是蘇州人編纂的,蘇州是崑曲的中心,所以這裏面的戲文是當時蘇州戲班通行的修改本,說白都改成為蘇州話了。但綴白裘也保留了許多俗曲,如梆子腔、弋陽腔、亂彈腔的戲文等資料。(賴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