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的中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根本性突破,表现为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上,表现为一方面,发达国家在进行去工业化的同时又在鼓励部分具有技术含量和就业带动效应的制造业回流的再工业化;另一方面,中国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不断向印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进行转移,似乎过早开始了去工业化。在前有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拦截、后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追赶、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渐涨、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和水平差距明显、且部分产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饱和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进行产业发展布局、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如何最大化工业化与去工业化互动发展所赋予的机遇,充分利用中国区域差距明显这一潜在优势,挖掘促进中国地区经济滚动发展以及中国整体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潜力,成为当前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体现在对去工业化内涵的深入理解、较为全面系统的去工业化分类、较早对中国区域间去工业化与工业化进行互动发展分析、中国去工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与去工业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