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纯礼编/国别: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3-05-01 |
特色:
建筑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创新,引起建筑造型和建筑结构的不断变化。早期建筑的材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不同的材质决定了建筑的结构和造型。砖木材料造就了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及两面坡造型;柱、梁、柁、檩的榫卯结构,使“扁砖到顶”的建筑能做到“墙倒屋不塌”;斗拱的使用,可以把硕大的屋顶的重量分解,并通过立柱直接传导到地面,使建筑在造型上屋顶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多,也使中国建筑突出屋顶这种理念有了实现的可能和保障。中国建筑房顶设计的辉煌远比墙面要大得多。同时为了防腐防烂而出现的房基座和柱脚石也是与木架结构的特点相适应而产生的,因而在审美上达到了上呼下应的协调关系。我国南方的竹楼、木楼、吊脚楼也都是由竹材、蓑草、大树叶的综合利用才决定了它们各自的造型特色与结构特点。但这些相对轻巧、简易的建筑没有形成我国民族建筑的主流。而起脊、飞檐的大屋顶建筑,由于木材本身的制约而构成的对称、稳重、雕梁画栋、彩瓦红墙的造型铸就了东方建筑特殊的壮美与威严。斗拱不仅具有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特点,也具有我国建筑疏密有致、张弛结合、内紧外松的美学特征。像木结构决定了中国建筑的造型特点一样,石结构也决定了西方建筑的特殊美感与造型。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民族性,是民族风格的辉煌与精华。西方的宫廷建筑可能也很宽大,甚至在装饰装潢上也很豪华,但远没有形成它的特色,因为西方是宗教至上,教皇的实际地位远在君主之上,它延续了众神统治的信仰,教皇作为神的代表,他的权力在狂热迷信宗教的西方,其影响远远大于国王和君主,教堂是上帝的圣殿,宫廷只能屈居第二位。以现在保存较好且为人们所熟悉的巴黎凡尔赛宫为例:它并没有组群的格局,只不过是一个U字形大楼和一个长600多米由多个喷泉、塑像、水池与草坪组合的花园联合体,大楼的每层都由一个贯通的走廊和另一侧大小不等的房间构成,U字形右侧分别为皇帝生活办公区和皇后活动区,其中由483块镜片组成的镜厅*为华丽,整个建筑装饰之精巧,陈设之富丽同样显示了王宫的奢侈与气派,但作为建筑艺术来说无法与中国宫殿建筑的辉煌相提并论。木塔中,我国现存*好的、*大的、*早的就是山西省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塔龄已近千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基座为砖、石结合的两层台基。全塔为八角形五层六檐阁楼。第五层为两重檐,四层以下均有暗层,实际上塔室为9层,塔顶为八角攒尖顶上置8.4米铁制塔刹,使塔形更为高大、雄伟、挺拔。六层塔檐均由斗拱支撑,在全塔中使用了我国传统的全部53种斗拱。塔身全木榫卯结构,分内外两层立柱,内柱垂直、外柱内倾,两层立柱由梁枋锁定,暗层也加斜撑,形成多种组合的三角形,构成极为坚固的塔身构架。此塔历经三次地震两次炮击至今巍峨挺立,实为我国建筑史的一座经典之作。灵隐寺双石塔属密檐塔,石质八角9层,层层密檐,塔顶为仰莲顶,上置塔座。塔高约10米,是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宋代石塔之一。玉泉寺铁塔是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寺仿木结构楼阁式密檐塔,高约18米,加特制青砖塔基4米共22米,塔为13层八角形,每层均4门4大佛相间,各层又门与大佛交错,每层各布小佛无数,故有“千佛塔”之称。底座铸有8个刚健威武的托塔力士,形象极其生动。在我国尚有各式铜铁塔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