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济学

作者赵曙光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2-01

特色:
此书的力量在于严格遵循实证的方法,从大量的媒介经济现象中总结概括出普遍的规律。作者从假设到推理的演进是清晰、准确的,丰富的案例为书中的理论阐述提供了可信的证据。这种将理论和应用的机结合正是学习和研究媒介经济学的读者和期翼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庆光 西方媒介经济学发展至今十余年,虽有成就而值得借鉴,仍不知中国学人以本地情境,厚植人文,社会与经济关怀,提炼及积累媒介经济与政治的知识。特别是内地的媒体性质,具有潜力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媒介所必须同时完成的媒介之经济、资迅、娱乐、及教育功能,从理论从面给予适当的阐述,从实践从面给予贴切的验证,既以利润*大化作为媒介的营运动力之一,又要满足不同地区及阶层的媒介资源公正配置之需要。曙光与于鹏先生的著作放在英语世界同类著作中评化,非但毫无逊色之虞,实在后出转精的机会。特别是若继续针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情况下媒介的形态与内涵,多加耙梳,则假以时日,作者对理论界的贡献当可期待。 ——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业院专任教授、媒体观察基金会董事长 冯建三 这是一本在媒体研究领域告别直觉主义思维的书,它引入了实证的方法,注意到媒介行为、市场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既热心跟踪媒介市场的*新变化,又尽量给予远距离的审视和关照,并努力为媒介经济理象的分析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模型,以解释各种媒介市场结构形态的差别,包括这种差别又是如何影响各个媒介市场的运行方式。书中的探索有利于读者厘清媒介经济现象的内在逻辑,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 何力

从现代意义上的媒介产业以来,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从来没有现在那样夺目。媒介产业本身已成为媒介报道的重点。媒介经济学旨在研究各个媒介如何在不同的约束因素和资源条件下,选择*优化的行为,实现利润*大化的目标。虽然中国媒介经营管理的原则是“社会效益**,经济为效益第二”,但是我们要以将社会效益解为约束条件,媒介利润*大化目标必须是在社会效益的约束下实现的。本书共十一章,**章着重介绍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是阐述媒介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从微观角度对媒介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成本*小化问题的讨论等。第五章至第九章属于媒介市场结构的理论分析。第十章探讨了媒介产业中愈演愈烈的联盟与兼并行为。第十一章从媒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讨论了媒介产业管制的效率依据,以及放松管制和强化管制的统一问题。本书完整系统地分析了完全竞争等四种媒介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有助于人们理解处在转轨期的中国媒介市场,同时规范、科学的分析方法也为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较高的起点。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