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与健康

作者京辉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特色:

蝉唐·虞世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简介】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余姚人。其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文章婉缛。在隋时,曾官居秘书郎。人唐后,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时,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唐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注释】1.垂绥(rui):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解析】这是一首托物寄意的诗,诗人对描写对象刻画得细致传神。首句“垂绥”与“清露”,表面写蝉的形态与食性,实际是歌颂蝉的高贵、清逸。次句以“流响’’赞美蝉声,“出”字把蝉的声音传送得更加形象化;其中“疏桐”一词更显梧桐枝干的高而挺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呼应。诗人对蝉声的刻画,使文句极其自然的过渡并引申出三四句的点睛之笔。蝉声的高远,并非是凭借风力,而在于蝉之高居。暗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权势等外界因素,自能声名远播。同时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此诗以蝉喻人,构思巧妙,意味深远,在深层的寓意上告诉人们对于人格的修养。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以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整体结构。力求健全人格是人生的一大追求,而健全的人格是以不断扩大的心理空间为依据的。现今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转型,*要紧的是培育健康的灵魂和由健康灵魂铸造的健康人格;这就需要宽广的胸怀,惟有如此,人生才能发展,才能经得起考验。同时,要尽量避免人格的解体。人格解体实际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使好端端的生命主体判若两人。而消除人格解体产生的心理疾病的正确途径便是面对现实,冲缓自我期望值,复归平衡的心理,顺其自然,化解矛盾,找回自我,正确面对事物,实现思想的飞跃。P1-2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