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郑树森/国别:中国大陆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特色:
本书是郑树森教授近年来关于小说研究的*新成果。全书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作者在小说研究领域的独到发现:**,探讨了小说研究的“从外在研究到内在”的问题,具体谈了20世纪小说叙事的典型变迁,即由经营外在情节转为进入人物内心活动。第二,论述了20世纪小说奇幻、荒诞、魔幻的超现实的构思,从以现实为框架到完全放弃现实的发展。第三,研究了20世纪现实主义的传承、地域色彩与批判性,以及分割探索、解构尝试、观念翻新的努力。本书文笔精练,行文流畅,将20世纪小说方方面面的独到见解娓娓道来,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极具可读性。 路程一:从外在到内在。由经营外在情节转为进入人物的内心活动,20世纪小说叙述*具典范性的变迁; 路程二:叩问现实的本质。奇幻、荒诞、魔幻的超现实构思,从以现实为框架到完全放弃现实的发展; 路程三:写实基调的变奏。现实主义的传承、地域色彩与批判性,风格探索、结构尝试、观念翻修的努力。
相对于其他心理小说,意大利小说家斯韦沃的作品非常罕见地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基础。这篇小说的结尾也有点特别,以地球面临一次大爆炸、世界即将毁灭作结,而这种非常悲观的世界观,显然与主角患精神病这点相结合。然而,这样的结局,也有可能与**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社会弥漫着虚无主义的思想状况有关。小说里的主角对社会及生活很没信心,结尾说生活像是一个病人,时好时坏,而生活的病是无法治愈,而且是致命的,因此这也是生活不同于一般疾病的地方。“这种情况有点像一个千疮百孔的身体,要将身上的孔洞堵塞,不但于事无助,反而*后会窒息而死。”而20世纪20年代精神空虚这种状况,在海明威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中也有入木三分的刻画。斯韦沃的《泽诺的意识》出版后备受忽略。有趣的是,后来他有机会与乔伊斯成为朋友,他把这本书赠送给了乔伊斯。而乔伊斯精通意大利文,看后十分欣赏,因为类似的心理小说取向可说与他同道,他本人不断向他的朋友推介斯韦沃的这部小说。乔伊斯给朋友写信时,称斯韦沃为“意大利的普鲁斯特”,这一比喻当然是指斯韦沃在心理小说上的造诣。很可惜,斯韦沃在《泽诺的意识》出版不久后,于1928年死于车祸,没有机会再多作探索。P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