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长智慧-西方哲理大师漫画故事(1)

作者颜玉强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特色: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因8世纪末查理大帝时期大教堂或大修道院内讲授神学的经院而得名。11—12世纪是它的形成时期,主要依据新柏拉图主义阐发《圣经》和教义。13—14世纪是它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产生了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4世纪后,经院哲学走向衰落,出现了重视实验科学的理性主义思潮,以罗吉尔·培根和威廉·奥卡姆为代表,结束了经院哲学的统治局面。 公元8世纪,查理大帝兴办学校,史称“加罗林王朝文艺复兴”,在这些学校中培育出了基督教经院哲学。 早期经院哲学从厄立根纳开始。11世纪,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肯定了理性对神学的作用。确立了经院哲学的基本立场。在唯名论和唯实论或称实在论的争论方面,出现了以安瑟伦为代表的极端唯实论和以洛色林为代表的极端唯名论。洛色林的学生阿伯拉尔继承了老师的唯名论传统,同时纠正了老师的极端倾向,发展成为一种温和的唯名论——概念论。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扩展到了是普遍的教会罗马天主教真实,还是具体的个别地方教会真实?唯名论主张地方教会真实,唯实论主张罗马天主教代表了神意,更真实。这一争论又引出是王权高还是教权高的问题。围绕着王权与教权之争,王权与教权开展了激烈的较量。这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精彩一幕。 12—13世纪,罗马教廷与皇帝冲突愈演愈烈,*终教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教会的统一有助于神学发展,弗兰西斯教团和多米尼克教团应运而牛。中世纪晚期著名经院哲学家大多出自这两个教团。弗兰西斯教团神学家坚持奥古斯丁主义传统,形成了弗兰西斯教派。 自12世纪始,欧洲许多大学相继出现,为经院哲学的繁荣提供了研究和争论的外部条件与场所。随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和《解释篇》等著作的引入与传播,触动了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的奥古斯丁主义经院哲学传统,一度引起教会恐慌。开始是严加禁止(1209年宗教会议),后经几十年的发展,罗马教皇命令必须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多米尼克教派力主研究利用亚里士多德,改革神学体系,用亚里士多德取代柏拉图,由此产生了*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终成为经院哲学的正统。 阿拉伯哲学在西欧的支派——拉丁阿威洛依主义,作为正统神学的反对派也加入了论争。 这三股思潮之间的激烈斗争,把经院哲学推向了繁荣。 13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特别强大,教权完全支配了王权。这时,教会的权威受到两股势力的威胁,一股是农民和中小市民阶层反教会的斗争,另一股则是阿拉伯文化,特别是阿威洛依主义的流行,导致了经院哲学内部的一场大论战。尽管托马斯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要恢复到当年奥古斯丁主义的统治水平已不可能了。 在托马斯时代,罗吉尔·培根就以他卓越的实验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预示了新的曙光——经院哲学的衰落和理性主义滥觞。后起的司各脱主义和威廉主义一方面恢复宗教的纯洁,把理性从宗教中排斥出去,客观上却导致了理性的独立;另一方面又发扬了唯名论思想,成为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先驱。 在德国,艾克哈特的神秘主义思想以泛神论形式给予正统经院哲学以沉重打击。加之14世纪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运动勃兴,*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解体,理性主义哲学的新生。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