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主要讲的是常见疾病治疗首选药物问题,药物的选择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考虑药物对人体的利弊关系,然后找准每个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选择同类不同种药物的特点,根据疾病表现的主客观原因,确定首选药物的理论根据,进行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治疗,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原则,达到既解除患者的痛苦,又使患者承受治疗的*小风险,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应该是医师们的追求,病人们的企盼,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本书可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普通百姓阅读。
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致使右心室肥大、扩张,*后导致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其患病率在高原、寒冷地区较高。在40岁以上年龄组长期吸烟者及煤、矽矿工人中发病率较高。【病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肺囊性纤维化等;引起肺纤维化或肉芽肿形成的各种疾病,如肺结核、尘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及结节病、放射性肺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胸廓先天畸形或胸廓改形术后、胸膜纤维化、神经肌肉性疾病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等;过度肥胖、原发或特发性肺泡通气不足、中枢性睡眠呼吸困难综合征均可导致肺泡通气障碍而发病。,此外,肺血管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结节性肺动脉炎、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等亦可引发本病。【临床表现】早期或功能代偿期,病人仅有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心悸、劳动耐力下降及胸部不适等症状。源于肺血管病变者,也可有胸部闷胀感觉。多数病人经治疗休息后能缓解;可坚持一般工作,有多年反复发作病史,直至肺心病形成心肺功能失代偿。晚期因心肺功能失代偿,病人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出现易疲劳,呼吸困难,活动后心悸、气短明显,颈静脉扩张进而出现发绀、水肿,不能平卧,甚至意识幛碍等心、肺功能衰竭症状。早期肺心病病人体格检查除可发现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胸廓或胸膜以及肺血管病变等原发病体征外,多数病人无其他异常体征。晚期心肺功能失代偿后,查体除原发病体征外,因右心室肥厚多数病人上腹剑突下可见抬举性波动,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三音亢进,三尖瓣听诊区常有收缩期杂音,少数病人还可出现右心室第三音或奔马率、心律不齐。肝肿大及下肢可凹性水肿等体征。慢性肺心病病程较长,从发生胸廓,肺和肺血管病变到形成肺心病,快者需3—5年,也有长达十余年者,且多数病程进展缓慢。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