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蒙古族简介 “蒙古”为本民族自称。新疆蒙古族是蒙古族的一个支系,是卫拉特蒙古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博尔塔拉两个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塔城各县。2002年新疆蒙古族人口为15.91多万。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支卫拉特方言。历史上曾使用过“托忒”蒙古文,目前推广全国通用的胡都木蒙古文,两种蒙古文并用。 13世纪初蒙古族人随成吉思汗西征来到天山以北。明代蒙古族分为东部鞑靼和漠北瓦剌两大部分。16世纪中叶,漠北瓦刺分为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准噶尔部,清代统称为厄鲁特或卫拉特,驻牧于新疆北部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18世纪中叶清政府出兵伊犁,平定准噶尔上层贵族叛乱,并把当地的厄鲁特人按满洲八旗制度编为厄鲁特营,以后就称“厄鲁特蒙古”。1771年,原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18万余人在渥巴锡率领下东归祖国,现居住在巴音郭楞、和布克赛尔、精河、乌苏等州县的蒙古族人是他们的主要后裔。1764年和1813年,清朝从张家口以北地区迁来部分察哈尔蒙古人,现在他们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博乐、温泉县。蒙古族*初信仰萨满教,16世纪以后逐渐改信藏传佛教格鲁派,但萨满教仍在传统的风俗习惯中留下深刻印迹。丧葬有天葬、土葬和火葬三种。 新疆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部分蒙古族人从事农业。《江格尔》是卫拉特蒙古的长篇史诗,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史诗之 ,在民间广为流传。乐器以“托布秀尔”、马头琴*为著名,新疆还有两根弦的弹拨乐器楚尔。传统服装是蒙古袍。饮食以面食、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并喜欢用牛羊乳制作奶酒。牧区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蒙古包。*大的节日是春节。每年举行次“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的游戏的意思,起源于祭敖包。蒙古族的婚俗 现在蒙古族的婚姻制度和其他民族一样,是一夫 妻制,但在过去,一些王公贵族和有钱人也有娶多妻的现象。在历史上,蒙古族还有抢婚、收继婚、入赘婚、指腹婚、聘婚、自愿婚等婚姻形式。现在青年男女自愿结合的较多,但还要经过履行聘婚这个主要形式,才能组成家庭。蒙古族的婚姻要经过提亲、定亲、送聘礼、搭新房、姑娘宴、婚礼、揭围帐和回门等程序。 新疆蒙古族实行氏族外婚姻制,氏族内部不准通婚,也不许与其他民族通婚,特别是不让姑娘嫁给其他民族。但现在也有个别蒙古人与其他民族结婚的。过去在婚姻上,蒙古人讲究、当户对,有钱人和穷人、主子和仆人之间是不能通婚的,但封建上层看上穷人家的漂亮的姑娘,却可以娶来做妻子。在婚姻上也有许多男女不平等的地方,贫穷的女子成婚后,一般不得离婚和改嫁,但有钱的女子则可以提出离婚和改嫁;若丈夫提出离婚,要赔偿一部分财产,女方提出离婚不给赔偿,家中的财产也不能带走,子女大都归男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