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苑散忆

作者李果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01

特色:

1981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逝世后,关于宋庆龄研究也成为一严肃而又热门的史学课题。以前,人们只知道宋庆龄的父亲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的传教士,是林乐知(Yolmg John Allen,1836—1907)的属下,而林乐知自1880年在虹口创设中西书院(后迁苏州,即东吴大学的前身,上海校址改为东吴大学附中,即今上海昆山路财大夜校部),就长期定居虹口昆山路。1907年林乐知逝世,监理会即将学校内的教学楼命名为“Young John Allen Memorial Church”即“林乐知纪念堂”之意,而中文又译为“景林堂”。1923年,宋子文为缅怀其父亲与林乐知的一段师徒之情,又捐资在旧堂对面的原林乐知私宅地基上建新的“景林堂”,也就是现在的“景灵堂”。而教会为报答宋家的慷慨,特地在教堂设一专座,该专座是为宋子文的母亲倪桂珍设立的。这是一个真实可靠的故事,“老虹口”人人皆知。由此,上海人一直认为虹口是宋庆龄的诞生地和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但是,宋庆龄的家在何处,始终无人知晓,也始终无人问津。1984年,孙中山故居的华路先生(今在华东化工学院执教)在整理宋庆龄主席遗物时,发现一封清末由日本横滨寄“上海虹口东有恒路612号宋庆龄女士收”的信封,于是他们着手调查宋庆龄幼年的住处,笔者也应邀参加了调查。我们首先访问了原景林堂牧师谢颂三(当时79岁,比宋庆龄小13岁,其夫人80岁,也是教会中人),他当时正在读英文版《宋氏三姐妹》,他认为该书中叙述的宋氏姐妹幼年情况比较真实可信。谢颂三早年就读于美国,毕业后回上海负责监理会工作,并长期任景林堂牧师。他说,宋耀如与倪桂珍结婚是在虹口朱家桥,房子外墙为黄色,周围还是一片农田。他还告诉我们,当时林乐知是上海教区的坐堂牧师,除负责上海教务外,还兼管苏州、昆山、松江一带的教务。当宋耀如来到上海后,林乐知就派他往返于苏州、昆山一带巡视教务,但是当宋耀如与倪桂珍相识后,处于热恋之中的宋耀如希望林乐知将他安排在上海工作,却被林乐知拒绝了。于是宋耀如一气之下与林乐知断绝了关系,自己在虹口创办了美华书馆,印刷和推销《圣经》及宗教读物。宋庆龄的外祖父倪蕴山(1835-1889),祖籍安徽,约乾隆时举家迁入浦东。当倪蕴山娶妻徐氏(后人凭此认为宋庆龄与徐光启家属有亲家关系)后迁家川沙东门中市街,以开鞋铺为业。不久,倪蕴山又迁至上海租界盆汤弄(今山西中路),仍以开鞋铺为业。他的两个女儿倪桂金和倪桂珍均曾求读于裨文女校(今上海市第九中学),倪桂金嫁给了留美归国的牛尚贤,由牛尚贤的介绍,宋耀如相识了倪桂珍(据说,当时宋耀如不希望娶太传统的小脚女人,而倪桂珍是新派的不缠足的女子)。由此可以推断,倪家在川沙并无产业,宋耀如与倪桂珍虽均为教会中人,但并不是教会的神职人员,他们无权,也不会跑到川沙去另设一个“福爱堂”。宋耀如与林乐知关系不和还出自另一个原因。宋在上海结识了英商宝顺洋行、太古洋行大班郑观应,郑观应与孙中山是同乡人。1894年,孙中山赴上海上书李鸿章,又通过郑观应的关系结识了宋耀如,并住在宋的家中,于是宋与孙以兄弟相称,宋耀如也开始了从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向革命志士的转变。林乐知也是一个同情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物,这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有明显的反应,但是他不同意他的属下直接参预反政府斗争,于是决定叫宋耀如暂时与教会脱离关系,这点更说明宋不可能再赴沙川另设教堂传教。谢颂三夫人幼年住在禧年堂(今上海唐山路高阳路口)。她说,她的父母曾多次对她讲,他们经常看到孙中山与宋家人在此进出,她本人也多次看到孙中山与宋庆龄坐马车从这里经过,这事在她幼年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当宋庆龄与孙中山确定婚恋关系后,思想极开放的宋耀如也无法接受女儿要嫁给比她大27岁、并曾以叔侄相称的孙中山,宋耀如就此与孙中山断绝了往来。汤志均先生主编的《上海近代史大事记》是参照旧报刊、文献、档案编写的著作,在该书的1895—1912年记录中,多次记下黄兴等革命志士在虹口朱家木桥活动,并被暗探跟踪、追捕的记录;宋庆龄纪念馆也认为宋庆龄出生在“虹口朱家木桥”。由于“朱家木桥”是一个早已消失了的地名,所以后人已不清楚“朱家木桥”的确切位置。据1923年《上海指南》中记:“朱家宅(美界),东有恒路之北横街。”“朱家木桥(美界),新记浜路(熙华德路北,塘山路口)。”熙华德路即今长治路,塘山路即唐山路,新记浜路是填原“新记浜”筑的马路,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更改为新建路。而宋耀如住宅的东有恒路630号就在“朱家木桥”东侧。据笔者所知,1984年宋庆龄故居管理处还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旧档中找到一份1946年的关于东有恒路630号房产纠纷档案。该档案记录:东有恒路630号房产属宋耀如家,后租赁于诉讼人。宋庆龄故居管理处也是主要凭此证据来确定宋庆龄诞生地的。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一代伟人,上海的虹口区和川沙也为此而引起了一场关于宋庆龄主席诞生地和幼年旧居的争执。我认为作为研究,争论越激烈越好,争论是会产生公正、正确的结果的,但是,我反对那种仅希望借助伟人为地方争光彩的做法。平心而论,宋耀如是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一个大学生,又是教会牧师,倪桂珍也是一个基督教信徒,一个新派的女性,离“朱家木桥”很近的虹口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就有美国教会医院——同仁医院,他肯定会选择到西式医院作产前检查和生产,而不会在川沙这个落后的地方听天由命,所以,笔者认为:宋庆龄及其兄妹应该出生在医院里,她幼年长期生活的地方在虹口。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