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道光末(1850年)为时间终点,定量研究明后期(从万历朝起算)至清前期以种植业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对包括粮食亩产、总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做出估算,目的在揭示此时间段内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同时并存的“发展和不发展”两个趋向,即一方面,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中国传统农业的粮食总产量在此期间攀上了历史的最高峰,养活了当时世界四分之一的庞大人口,远超以往历代;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速更快,此时间段的后期(清嘉、道时期),人均耕地、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均出现了停滞乃至下降的明显趋势,这对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传统经济转型,显然是一个不利的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