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作者郭志刚等编/国别: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特色:

菌核病不仅使菊花受害,在其他作物上也发病。因此要避免在发病区建立生产基地。一旦发病,马上拔掉,在栽培圃场以外的地方烧毁。防止方法主要有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或者从发生初期开始散布500倍的托布津M水和剂或1000倍的异菌脲水和剂。还可以喷洒1000~2000倍的氯硝胺(阿丽散)防治。(4)黑锈病黑锈病是近几年发现的菊花病害。开始时产生淡黄色斑点,不久斑点扩大变成深褐色病斑。*后病魔破裂散发出深褐色的粉状孢子,附着在其他叶片上继续发病。黑锈病的发病时期与白锈病基本相同,但在温暖地区从10月中旬到晚秋仍有发生。其防治办法和白锈病基本相同。(5)黑斑病和褐斑病黑斑病和褐斑病在露地栽培时*容易发生。在设施栽培时则很少发生。从病症上看两者基本相同,开始时产生黑褐色小斑点,不久变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严重时植株的叶片从下向上逐渐枯萎。黑斑病和褐sIE病的发生时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防止方法是定植后到采花前每隔7d散布一次杀菌剂。喷洒的杀菌剂主要有800倍的克菌丹水和剂,800倍的百菌清水和剂,500倍的代森锰水和剂或者2000倍的退菌特(苯菌灵)水和剂等。(6)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花序上,开始时花辦成半透明的茶色,以后产生灰色菌丝。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与前面的菌核病基本相同。但是,灰霉病菌更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可以采用1000倍的异菌脲水和剂和1000倍的克菌丹进行交互使用。(7)茎枯病茎枯病的发生从叶片的边缘开始变成黑褐色.接着从叶柄达到茎部。在茎杆下部发生时。相邻的根部也变成黑褐色而腐烂。连续阴雨天时容易发病。即使是10。11月也有发生。病害发生的适温在15.25T,高湿度是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索。防除办法主要从苗期开始,定檀时摘除发病叶片。由于病状从叶片传到茎节,尽早摘除病叶就可以阻止茎节发病.还耍防止设施内过湿,作好通风换气工作。发病时用500倍的代森锰水和剂或者用1000倍的退菌特水和剂散布。(8)皱叶病皱叶病是由螨虫寄生在芽的附近而引起的病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叶片首先出现黄色皱纹,容易被误认为是病毒或者缺少微量元素所产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防治方法是避免从染病母株上采穗.摘心时将摘下的叶芽送到室外深埋处理。在发病初期町以采用500倍的代森锰水和剂或者2000倍的开乐散乳液散布在扦插育苗床上或者栽培圃场。(9)慢性生育不良慢性生育不良从表面上看属于生理障碍,实际上是由Rhizoctonia菌诱发而成。这是一种常见的连作病害。主要表现在定植后植株不能伸长,分枝数减少,生长不整齐,下位叶容易枯萎。而且地下部的细根腐烂,晴天植株就会出现萎蔫,露地栽培时大雨过后会突然萎蔫倒伏。在设施栽培中几乎都有发生。主要采用综合防治,通过改善土壤环境,调整土壤pH值,大量使用有机肥,进行土壤消毒,选用无病苗或换土及轮作进行预防。(10)急性萎蔫急性萎蔫属于一种生理性连作病害,与根腐线虫的发生也有关。一般表现为慢性生育不良,在大雨过后会突然萎蔫,或者出现立枯症状。根部腐烂后很容易从土壤中拔出,导管部往往变色。在露地栽培时*容易发病,但在设施栽培时很少发病。防治方法与慢性生育不良基本相同。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深耕,设地下排水管道等方法防除。(11)病毒病菊花是多年生植物,经过数年栽培后就容易受到菊花矮化病毒(CVB)和菊花微斑病毒(CMMV.)的感染。据调查当年的实生苗感染率为0,2年后为10%,3~4年后为25%,5~9年后为30%,10~21年后为75%以上。由于菊花是通过营养体无性繁殖,所以,一般采用株选母株扦插繁殖时必然要感染病毒。被病毒感染的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上有细斑。切花重量、茎长、花径等都要受到影响。目前主要通过茎尖培养,或者热处理后进行茎尖脱毒培养得以解决。6.2虫害(1)蚜虫蚜虫是菊花发生频率*高的害虫之一。用药剂防除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防治不及时,一旦让蚜虫钻进花序再防治就非常困燴。而且还要防止在采收后再次发生。定檀前每亩地使用4kg乙拌磷或者3kg臭特蓝撒在栽培床上。在设施栽培时用DDVP(敌敌畏和乙脂杀螨醇混合剂)熏燕法较好。煎熬时耍注意操作者的健康安全。在发生初期可以散布1000倍的甲基乙拌磷乳液、1000倍的DDVP乳液、1000倍的乐果乳剂或者散布1000倍马拉硫磷(马拉松)乳液和1000倍的杀螟松乳液等进行防除。(2)蝴类有假红蜘蛛、红蜘蛛等种类,在露地和设施栽培中都容易发生。防治比较困难。与蚜虫一样,如果采花时切花带有虫卵,即使销售给消费者之后也容易发生。因此。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利.一般在发生初期采用DDVP震蒸。但是,使用时要注意人体健康。……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