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朱秀珍(编者)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3-01-01 |
特色:
菊花是我国原产的花卉,从古至今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推其历史,大约已有3000年了,这是根据我国古代各类文献中的记载而确定的。现今黄河流域一带的山区,仍有大量的野菊生长。《礼记·月会》中:“季秋之月,菊有黄华”。汉代《本草经》中:“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晋代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说明我国的菊花自古有之,且晋代已栽种于出园,宋代已有盆养菊花出现。宋代刘蒙的《菊谱》、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以及清代陈溟子的《化镜》,部曾对菊花有过详细的记载,品种达200余。东晋时期,我国的菊花传至日本,17世纪传至欧洲,到19世纪时,我国的菊花有机会与日本的菊花进行杂交育种,其良种渐传入美国。我同原产的菊花,经我同及各同“同丁”的长期墙育,新品种不断涌现,现在已发展到拥有人菊、小菊、切花菊等庞大的“家族”,且进入世界四大切花的行列,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国的赏菊之风,足从宫廷开始,逐渐进入民间,每年有“赛菊会”等观赏活动。时至今日,全国许多城市,仍在按照传统习俗,于每年的秋季举办菊花展览,供广大菊花爱好者欣赏,成为人们牛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观花活动。这期间,尤其是首都北京,更有著名的爱菊人刘契园、谢鸿宾等人,在自家庭院,精心养棺众多菊花,每逢秋季,在自己的厅、堂、亭、院公开展览,吸引了众多的爱菊人前往观赏、切蹅技艺。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文人雅士,也前往欣赏,并题诗作画相送,赏菊之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自1980年开始城市掀起了选市花热之后,菊花又被数十个城市选为市化。由此可见,原产我国的菊花,种植之广,喜好人群之多。人们爱菊,不仅仅是因为它品种繁多,姿态婀娜,更因为它做霜而开的特性,使得人们以之来比喻人性,对其赞赏不绝。正如晋代诗人袁菘的诗所赞“灵菊植幽岸,擢颖凌寒飚;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诗人赞赏菊花生于山野,不畏严寒,不惧险峻的气概,恰如其分地描述菊花不与众花争春,而是在众花枯萎凋零之时,在寒霜中怒放的品格。为了让爱好菊花的朋友,能够驾轻就熟地掌握栽培菊花的技艺,使菊花不但开遍我国的山山水水,也能盛开在百姓的厅堂、阳台及宅旁篱垣。使人地秋意更浓,使菊花飘逸而又坚强、淡雅且洁身白好的品格浸透人们的心田,去努力创造美好的叫天。为此,作肯通过离休前从事化卉工作所学到的知识,以及离休后自己进行养菊的实践,写了这本小册子,供爱好者参考。希望对爱菊的朋友,在养菊过程中能有所帮助。但文中疏漏之处,以及‘些不成熟的己见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