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国别:中国大陆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2-02-01 |
特色:
主持人:森喜郎政府批准李登辉赴日被说成是处于一种人道考虑;,你怎幺看待他这种做法?郭震远:这个是掩耳盗铃的说法。都很清楚李登辉以他特殊的政治身份,以他在现在提出来要单独而且提前访问日本,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单纯的治疗疾病的行动呢?那么森喜郎政府它所谓的从“人道主义”考虑.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从“人道主义”考虑,这反映r这一届日本政府一种出于右倾立场的,而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来。比如说,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教科书问题,这个已经在亚l太地区,包括韩国、中国、朝鲜反映非常强烈,它现在根本还没解决,它又把这样的事弄出来。从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森喜郎在f临下台之前,对中国做r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主持人:所以现在据台湾*新的媒体报道出来,日本提出三个条件,但是李登辉不接受这三个条件,而且不允许别人替他接受这三个条件。这是否说明所谓的“治病”进行了一个自我的揭露?李家泉:我们现在想一想日本让他保证,但是1995年,李登辉访问康奈尔大学,他也是有保证的,而且再三强调这是私人访问.不跟政治挂钩。*后怎么样呢,跑到康奈尔大学讲演的时候,大放厥词,而且在那次提出要向“一个中国原则”提出挑战。李登辉这样的一个人,过去他在中美关系中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现在,又发展到了对日。刚才郭教授也讲了,中日关系历史上有过这一段不幸,但是从大局上来讲.两国人民还是要跃期地不断友好下去,这是前途。但是李登辉*担心的就是中日友好,所以,他总要搅混水,他只要有机可乘,他就要搞自选动作,给你找麻烦。从李登辉的所作所为,一个对日本军围主义表示留念和欣赏,一个他始终没有忘记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觉得中日两同人民都应该进一步认识李登辉.不要让他把中日关系搅浑,也就是说不能让他在中日关系制造麻烦的图谋得逞,不要让他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主持人:可以看出,他的一步步的行动只是一种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的一种行为。郭震远:台湾当局领导人,我觉得他们支持李登辉反映了他们本身分裂立场根本没有改变,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本身在岛内的日子不太好过。主持人:又是一种转移视线的做法。郭震远:利用李登辉来搞这个名堂。主持人:非常高兴与二位嘉宾今天展开这一期的讨论。谢谢。不管李登辉如何改变借口、巧立名目,都无法改变他妄图通过访问日本分裂祖国、突破日台关系框架、破坏中日关系基础的政治图谋。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如果日本在教科书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再发生李登辉访日这样的严重政治事态,将进一步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严重损害中日关系。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贺亚莉)台湾当局推行“本土化教胄”方案误人子弟2001年5月9日播出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海峡两岸》节目。三月底,台湾当局公布了一项所谓的“本土化教育”方案,这项政策内容主要是在小学中专设“乡土语言”课程;在中学中实行配合“乡土语言”的“乡土教学”。这个方案将从今年的8月份在岛内推行,那么所谓的“本土化教育”方案包括哪些方面,它的出台将给台湾青少年带来哪些影响?今天我们的演播室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彭维学先生,欢迎你;全国台联的陈小艳女士,欢迎你。首先我们还是来看一段背景报道,一起来看一看。解说:3月底,台湾当局公布的所谓“令上化教育”方案,即从今年8月的新学年开始,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专设“乡上语言”课程;为落实九年一贯制,配合“乡土语言”的“乡上教学”也将在中学实行。“乡土教学”是台湾当局推行“本上化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大致内容足用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沿作为教学工具,对台湾中小学另外,该书俨然以“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总督府”的口气,不但故意抹杀台湾及祖国大陆同胞反抗日本殖民侵略的历史,故意掩盖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还恬不知耻地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如极力美化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社会变迁,认为这种变迁造成“人口的激增”、“放足断发的普及(即女人不缠足,男人不留辫子)”、“守时观念的形成”、“法制观念的建立”以及“现代卫生观念的确立”等等。主持人:彭先生,看了刚才的节目,你怎么看待目前台湾当局,它推行的这种“本土化教育”这种做法,是不是符合目前台湾教育界的一种实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维学:我个人认为台湾当局推行的这一套“乡土教学”是与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相违背的,也是与台湾教育现状背道而驰的,它的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一列正在平稳行驶的客车,一些人硬要把它调头,或者硬要拖出轨,那么自然会产生一些危害性;另一方面,这个台湾目前教育推行这套“乡土教育”,这是不符合台湾教育未来发展的,也不符合台湾社会的未来发展的。全国台联落小艳:从台湾教育现状来看,台湾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已经是非常沉重了。根据台湾一项*新民调显示,在台湾,有43%的学生因为课业沉重负担,而产生过自杀的念头。面对这样一个危险的警示,台湾当局不但没有缓解学生这种沉重的学业压力,反而推行这个“本土化教育”政策,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为什么这么谈呢?因为台湾小学生等于说原来学的是国语,而现在等于说要强制他们学闽南语,用闽南语来教授他们的人文、地理、历史各个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台湾北部地区的孩子,尤其是下一代青年,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不会说闽南语的,他们只会说国语,所以,对他们来说,除了他们要学英语,还要学国语,还要学闽南语,然后有的地方还要学原住民语或者是客家语,这样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学一门语言不是很容易的事。主持人:增加了一倍的功课量。陈小艳:是。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学这语言,还要不同的拼音系统,比如说,他们学普通话,他们是要用旧的拼音系统,学闽南语,他们是要用rrAPA就是新标准音标系统,再比如说他们要学客家语,客家语他们要用注音符号、还要用汉语拼音这两个才能够学好客家语。那么就是说,如果要是他选修的是原住民语,他就要用罗马注音和拼音符号,等于是说学不同的语言,他们又要不同的拼音系统,这无形当中,学生也搞得糊里糊涂。主持人:我们听起来也非常复杂,但是我们不禁就要问了,这种教育方式对台湾学生本身而言,它到底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彭维学台湾这种“乡土教学”方案推出来之后,岛内各界是强烈反对的,包括语言学家、媒体记者,尤其是中小学的校长、老师还有学生的家长本身都是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