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佛法大乘的根本在般若,小乘的根本在业力,面般若与业力实际上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中道实相,所以小乘“万法无我,诸行无常,一切皆苦,涅槃寂静”的四法印*后升华为大乘的一法印——一实相印,这就是般若。一切法契合般若都是佛法,否则都非佛法。本书正是抓住了般若与业力这两个根本点,阐明实相,所以讲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说开来,这本书是以佛法这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着作者自心下刀。这样,就不能不出现一些鲜血淋漓的场面。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简括*切实*有力量*有受用的修行总诀。上半句是心,下半句是色;上半句是智,下半句是境;上半句是立体,下半句是显用;上半句是安心,下半句是起行;上半句是觅道,下半句是修道;上半句是对内,下半句是对外;上半句是依理,下半句是依事;上半句是空义,下半句是行义;上半句是真谛,下半句是俗谛;上半句是开智慧,下半句是修福田。而这句总诀*妙处,尤在于当中的那一个“而”字,有那一个“而”字,而后色心一如、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真俗双融、福慧双修,才不致落于二边,也不致打成两截。若以天台三观来配,安心般若是空观,行愿是假观,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中观。若以真言三部配着,安心般若是金刚部,行愿是胎藏部,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苏悉地。总之,上半句是般若,下半句是业力,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般若与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