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是一个“有灿烂的文化遗存”,是多元文化交汇、碰撞、融合与重构的多民族区域。2015年12月为止,东南亚地区共有印度尼西亚哇扬皮影戏和佩剑、柬埔寨宫廷舞蹈和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马来西亚马荣舞蹈剧、菲律宾的伊富高族呼德呼德圣歌、越南锣钲文化空间和南部弹唱才子音乐与歌曲艺术等22项文化项目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或“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动地展现了东南亚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在当下社会的存续状况。本书对东南亚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特征、分类、发展保护等角度探索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演变及其在广西传播与接受的特殊规律性,不仅揭示出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地域性条件、在分类中的集体性表征及其开发保护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契合,而且还体现出这些文化遗产在广西传播与接受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