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规范化研究

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规范化研究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CIP号:2017076994

书号:978-7-5093-8465-7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7.4

定价:¥46


简介

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减刑、假释问题的研讨也日益增多,但主要是从实体制度层面上进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对减刑、假释制度运行现状的检讨以及理想模式的构建,而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减刑、假释程序方面的研讨较少,对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研究的成果更为少见。从司法实务层面来看,当前减刑、假释案件办理过程中,审理程序不够公开、流于形式是备受争议和指责的两个主要问题。学界多数学者主张采取一律公开开庭的诉讼化审理模式,但却忽略了由于罪犯处于封闭的监管场所,一律进行公开开庭审理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减刑、假释案件数量巨大以及与之相应的审判资源极度缺乏等制约因素;同时,实践中略显繁冗的程序要求,也未能充分体现给予未成年短刑犯应有的司法关怀。因此,构建一套既合乎理想又切实可行,既满足公开公正等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又充分兼顾审判效率与司法效益,既规范、统一办理标准和尺度,又充分考虑到未成年短刑犯、老年犯等特殊需求的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则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我的提议和主持下,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组成课题组,于2014年下半年向中国法学会申报了《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规范化研究》这一课题,并获准立项为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CLS(2014)C36〕。本课题组自2014年12月起,先后在江苏、湖北、浙江等地部分法院、检察院、监狱、社区矫正机构等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形成初稿基础上,相继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专家论证会,同时根据专家学者意见认真进行了修改,前后历时一年,最终完成了本研究课题,并顺利结项。就在本研究课题成果即将付梓刊行时,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11月出台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我们课题组参考该司法解释的相关精神,对课题成果进一步予以完善。本课题研究紧紧立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判实务,从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角度,认真梳理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运行现状,深刻剖析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辩证分析和适度借鉴域外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程序经验基础上,对规范我国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准确理解和适用减刑、假释制度提供有益参考。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