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把锋芒藏在口袋里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懂得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心理,做到不露锋芒,这样既能有效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70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菱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问及他如何治理渤海。 龚遂想,如果说自己任用贤材、严格执法、赏罚分明,必有自表其功、自矜其能之嫌,难免为自己招来一些麻烦甚至祸事,于是很巧妙地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宣帝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读过《三国演义》后会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了。 在刘备那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 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一些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斩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 李广,汉之飞将军也,是令匈奴兵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