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明)施耐庵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1-08-01 |
特色: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长篇小说名著之一,后来的许多艺术样式都取材于水浒故事,明清传奇、绘画、雕塑中都可以见到梁山好汉的形象。《水浒传》已翻译成10多种外国文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水浒物》人物众多,头绪繁杂,意蕴丰富,同时又有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对于它的解读,在许多方面可以采用两分法的方式进行。一是时间上的前后对比。二是梁山英雄加入起义队伍过程的殊途同归。三是水浒英雄价值观的忠义交织。四是英雄悲剧和国家悲剧的两线并存。五是现实性和虚幻性的二元互补。《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古典长篇小说。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编著。是作者在宋元以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解珍、解宝等一系列艺术形象,并通过他们不同的际遇展现了北宋末年一场由晁盖、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为中国的通俗文学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它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后世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通行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百二十回本又插入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第九十一回到一百回)。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此本加楔子,实为七十一回。本书是根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石印本《西游真诠》为底本勘校而成,缺漏之处参照其他版本补入。为便于欣赏,原本人物绣像与插图皆集中到了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