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美术

作者杨泓,李力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7-01

特色:

较之隋唐,五代画风有所转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代表作品之一(彩图三)。该图是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绘,现藏为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图中通过五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画面,展现出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家居夜宴的豪华奢靡和不拘礼法,从而塑造了这位政治上失意的高级官吏的形象。传说此图是画家奉南唐李后主之命,夜访韩宅,目识心记,归后默写绘成。南唐为五代时割据的小朝廷,荒淫腐败成风,君臣竟相追求享乐。他们所欣赏的绘画主题随着社会风气而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物画创作上反而导致了积极的后果,这就是所绘人物主题突破了汉唐时的君王功臣等传统题材,能够更真实地表现日常生活,反映世情百态,促使画家小仪要能写形,而且要能刻划人物的内在思想和情绪,达到传神“写心”的境界,使人物画技巧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成熟。《韩熙载夜宴图》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步入这一发展阶段的标志。: 在南唐人物画中,除顾闳中的上述作品外,周文矩所绘《重屏会棋图》和《宫中图卷》的摹本也流传下来。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重屏会棋图》,表现南唐中主李璟与他的三个弟弟下棋的情景,构图奇巧,在四人下棋的床、凳之后有大屏风,屏风上又绘有屏风和人物画,因此被称为“重屏”。据说宋代曾有人将该图与传世的李璟像对照,所绘“面貌冠服,无毫发之少异”。 花鸟画和山水画在五代时也有新变化。目前所见的五代花鸟画作品,只有黄筌的一幅写生画稿《珍禽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随意布列着十只鸟、两只乌龟和一些蚱锰等昆虫,用笔细致,造型准确,色调淡雅,可见画家功力之深厚。 山水画方面,南唐画家董源、巨然、赵干、卫贤等成就突出,特别是董源和他的弟子僧巨然,更以描绘江南山水著称,并在技法上使用干湿不同的墨线,皴出峰峦坡岸的“披麻皴”,以更生动地表现南方山川迷茫的景象。同时,北方出现了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大师荆浩,他于唐末隐居太行山中,长期在北方山林中生活,以北方山川为模写对象,主要创作全景式水墨山水画。其构图讲求远近景观比例关系,绘出的景物气势磅礴,作风浑厚雄奇。他还提出山水画创作的“六要”原则,即气、韵、思、景、笔、墨。这说明,当时画家所重的“真”,并不是真实景物的原状模写,而是将由写生所得的山水形貌,在作者心中按其理想的模式重新组合,注入灵性和情感,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高度。荆浩的大全景式山水巨作,流传下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