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研究

作者/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01

特色:

早于常璩的古蜀史著,据《华阳国志·序志》记载,在汉晋之间原有八家,但仅有题名扬雄的《蜀王本纪》因有清代辑本而流传下来,但已属断简残篇,其余七家则均已散佚(仅《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裴松之注引谯周《蜀本纪》一条传世),难考其详。但八家《本纪》均为常璩所亲见,并“略举其隅”。从《华阳国志·序志》所举来看,八家{本纪》均充满了方术和神仙家言一类描写,如“三皇乘祗车出谷口”,“蜀王蚕丛之间周回三千岁”,“荆人鳖灵死,尸化西上,后为蜀帝,周苌弘之血变成碧珠,杜宇之魄化为子鹃”等,常璩斥之为“世俗间横有为蜀传者”。但这些事类均为古蜀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点,而八家《本纪》的作者又都是汉晋之间巴蜀的成名之士。这就意味着,在两汉和魏晋之际,蜀中学人对于古代蜀史及文化的理解,本质上仍然是宗教性的,即是若干由方术和神仙家言汇聚而成的事类的叠加,亦即宗教史的延伸。 除常璩提到的八家《蜀本纪》外,汉末三国时言及古蜀史的尚有其人,有名的如汉末的来敏和魏晋之间的秦宓、陈寿等。来敏为刘焉宾客,著有(本蜀论》,记述蜀王本始,其书早佚,《水经·江水注)和《沔水注》分别引用一条,其中一条叙录望帝、鳖灵事,另一条叙录石牛便金事,与扬雄《蜀王本纪)大同小异,出自一辙。秦宓所叙,已见上文。陈寿所述,见于《水经·江水注》引其《益部耆旧传》,讲的是蜀中普通百姓夫妻死而复生的故事。这些都是为常璩所驳斥的不雅驯之言。然而在有汉一代、魏晋之世,以神仙家言为脉络的古蜀历史一再在巴蜀文人学土中翻版传习,却恰恰表明古蜀文化史体系不沦在先秦还是汉魏都是由宗教这个粘合剂所聚合起来的。 尽管常璩激烈批评这些“世俗间横有为蜀传者”,但他既是蜀郡江原人,就不可能不受到蜀中世代相承的神仙家言的深刻影响,所以在他编撰《华阳国志》时,虽经他以《汉书》作为取舍标准,多方删正,但书中受神仙家的影响之迹仍然斑斑可见。这种情况说明,直至两晋之际,蜀文化中依然弥散着相当浓厚的方仙气息,而这种气息深深浸透了蜀人的心灵,以致连标榜正统、人称“蜀史”的常璩也难以摆脱其窠臼,足见蜀文化内蕴的宗教化程度之深。 汉世广泛流传着关于方术的种种传说,其中颇有名气的是苌弘及其形迹。苌弘,春秋末周大夫,以星象、术数著称于世,《史记·天官书》称他为“昔之传天数者”,(淮南子·泛论篇》还说:“昔者苌弘,周之执术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数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