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渠民间文学与民俗研究

作者陈正平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6-26

特色:

巴渠之地的河流,乃自然形成的水道,流水顺了壑谷,避了丘陵,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后流归长江,汇人大海。这些江河因山石之阻而曲折蜿蜒,依地势之落差、河床之广狭而流水自有急缓,时有险滩峡谷,瀑布深潭。河道如人之血脉,润泽着巴渠大地;如母亲的乳汁,养育了一代代巴渠儿女。于是,巴渠之地便不乏河的传说,以解释它的形成。 万源市钟亭乡有任河的传说。任河是汉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城口县白水洞,流经万源市大竹河区,全长400余公里。传说此河原本是涓涓细流,只能供应附近几家人的饮用,后有一个叫吕佐的农家孩子上山砍柴,误吃夜明宝珠。口渴难耐,喝干了家中缸里的水,无济于事,又跑到白水洞去饮水。此时突然一声巨响,石缝中喷出一股巨流,向他脑壳冲来,他渐渐变化成龙,于是他撒腿就跑。但人到哪里,巨流就涌向哪里。母亲见儿子吕佐变成龙被洪水包围,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吕佐又不敢停下,怕涌来的洪水淹了母亲和家乡父老,于是朝大江河奔去,并一步一回头,留恋地朝母亲和故乡望去,一共望了二十四次,就形成了二十四个深潭。这就是至今还流传着的“任河有二十四个望娘潭”的来历。这一传说与灌县的“二十四个望娘滩”的传说颇为相似,因为这样的传说而使自然的河滩(潭)获得了“望娘滩(潭),-的称谓,使自然物富有神性色彩,并赋予了悲凉的情调。 渠县三汇镇有关于三江汇合的传说。三汇镇古时候本无河流。某年天大早,民不聊生,感动东海老龙王。龙王欲振救黎民,于是命龙太子喝足东海水,向西进发,来到巴山之东,一头撞在高山上,轰隆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脉断开。龙太子吐出腹中之水,成了州河,州河水流到现在的三汇场,又沿着空地分别流向西北、西南,成了巴河和渠河。有了三条河的灌溉,庄稼树木复活,百姓有了生路。后来龙太子因事先未奏明天庭,私自行动,被玉皇大帝派神仙以白塔将其镇压在三汇河岸。据说,渠江水为了将龙太子的不幸消息带给东海老龙王,才日夜奔腾不息地向东海滚滚流去。这类传说因其神奇而能够久远流传,表现了人们对具有超人本领的善神(龙王、龙太子)的依赖心理和对善行的颂扬。三、千古情结:有关石与洞的传说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对石头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和雅兴。人类*早对于石头的利用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于是有了石刀、石斧、石锤等工具或武器。神话中,女娲还炼五彩石以补天。石头在人的精神领域里起着特殊的承载作用。*早的石制艺术品是图腾的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