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通俗小说的开头固然也会有多种多样,但通俗小说一般都具有情节性强的共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称之为“情节小说”也不为过。这就要求它在开头部分就能吸引住读者,成功的通俗小说往往能够在开篇的短短数语中就能激发起读者浓厚的“看故事”的兴趣,吊起读者的胃口。金庸小说就很讲究在作品的开头营造出一种奇境来造成对读者的强烈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的产生,或者是因为情节的奇特,或者是因为事件的奇特,或者是因为所展示的人物活动的环境奇特,或者是人物本身形象、举止的奇特。总之,“奇”是金庸小说开头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应该说,以“奇”取胜,营造“奇特”,并非是金庸小说开头所独具的特点,不是金庸自创的“独门武功”,而是故事性强的情节小说所共有的特点。举凡武侠小说,大多离不了出奇制胜的套路,只是在金庸那里,把这个“奇”字运用得变化多端。在他的**部武侠小说中,就显示出金庸对这“奇”招的运用,已具备相当的自觉。《书剑恩仇录》的开头是这样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衙门内院,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儿跳跳蹦蹦地走向教书先生书房。上午老师讲完了《资治通鉴》上“赤壁之战”的一段书,随口讲了些诸葛亮、周瑜的故事。午后本来没功课,那女孩儿却兴犹未尽,要老师再讲三国故事。这日炎阳盛暑,四下里静悄悄的,更没一丝凉风。那女孩儿来到书房之外,怕老师午睡未醒,进去不便,于是便轻手轻脚绕到窗外,拔下头上金钗,在窗纸上刺了个小孔,凑眼过去张望。时间、地点、人物、氛围一应俱全,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平平常常,本身没有什么“奇特”。但这“平常”是为下面将要出现的“奇景”作一铺垫,是欲扬先抑的技巧。接下去我们就跟那女孩儿一起看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只见老师盘膝坐在椅上,脸露微笑,右手向空中微微一扬,轻轻啪的一声,好似有什么东西在板壁上一碰。她向声音来处望去,只见对面板壁上伏着几十只苍蝇,一动不动。她十分奇怪,凝神注视,却只见每只苍蝇背上都插着一根细如头发的金针。原来这位饱学宿儒似的教书先生陆芷青,竟是飞针刺蝇的武林超级高手。这样极富神奇色彩和悬念的开头,无疑会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到了《碧血剑》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对于这部小说的开头,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他似乎不愿再重复自己在《书剑恩仇录》中已使用过的劈头出奇方法,而是依照中国古典小说《水浒》的技法,先讲述头一个出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