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1.房地产业的发展史及现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房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日益向成熟的产业化经济迈进,地产业也有较大进步,但产权不合理、游戏规则不完备等形成重大制约。中国房地产业的路还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房地产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6年。解放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青岛等城市,房地产业还是有一定发展的。但大都掌握在外国资本家手中。1936年估计外国银行在中国占有房地产资本额合计13 265万元;8家英商地产公司在银行透支达其资本额的54.5%,3家美商房地产在银行透支达其资本额的89.7%。解放以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驱逐外国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后,仍保留了民族资本家的私人房地产的经营,市场机制仍然存在。但随着国民经济逐步向计划经济转变,经营活动受到一定的制约,基本上维持原有规模状态。从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个五年计划,整个国民经济逐步纳入计划经济轨道,房地产的交易活动逐步萎缩;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以营利为目的的房地产经营活动也就全部消失。生产性房地产全部纳入计划项目,按计划进行生产和分配,非生产性房地产住宅,也全部纳入计划项目进行生产和分配,建筑业虽然存在,却是按国家计划项目上马、转移和变动,并不是为房地产的经营活动服务。1957一1980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全部纳入计划经济轨道。随着1956年全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房地产的经营活动已全部消失。房地产开发全部由国家投资,就房地产的生产来说,是重生产、轻生活,重生产性的房地产开发、轻非生产性房地产开发,因此导致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这期间,住宅的建设是由国家财政做出安排,生产出来后,作为职工的一种福利分配给职工居住。解放初期,为解决无家可归人的居住和改善工人居住环境,不少城市新建了许多工人新村,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房地产的投人和分配机制的单一,导致欠账很多,1980年全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6平方米,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亟待改善,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198l~1999年,是我国房地产业从恢复到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步改变了单一计划经济的模式,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