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001.不食同粟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国君死后,两个人互相谦让,都不肯当国君,*后两个人都离家出走。兄弟俩听说周文王行善积德,礼贤下士,于是决定去投奔周文王。当兄弟二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周时,周文王早已逝世,正遇上周武王用车载着周文王的灵位去讨伐商纣王。他们兄弟二人立即抢上一步,拉住马的缰绳劝阻武王说:“你们这样干是不仁义的。”武王左右的将士听二人这么说,拿起长矛就刺。姜太公忙说:“他们是两位仁义之士,不能杀!”说着就把他俩搀扶开了。周武王消灭商朝后,建立了周王朝,天下诸侯和百姓也都承认周武王的天子地位,但伯夷和叔齐却以此为耻。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制止周武王这样的行为,十分惭愧,于是决定隐居首阳山,做殷商的遗民,而不当周朝的老百姓。为了和周朝彻底划清界限,伯夷和叔齐还决定,今后不再吃周朝的粮食。那用什么来填饱肚子呢?只好采薇充饥了,薇是山上的一种难以下咽的野菜。寒风四起,薇菜越来越少,兄弟二人渐渐瘦成了皮包骨。山下的老妇人听说这事,故意刺激他们,说:“你们吃的还不是周朝的薇菜吗?” 兄弟俩听了,于是决定连薇也不吃了,就每天躺在那里等死。两个大活人不吃不喝,怎么受得了,过了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夸他们两个人有骨气。002.国人暴动(一)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3000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五花八门,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全国大部分的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残暴统治,怨声载道。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打探。那批人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便诬告。厉王听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