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的哲学--康德述评:康德述评

作者李泽厚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0-01

特色:
《批判哲学的批判》写成于“文革”,初版于1979年春。一读者言曰,读此书始知什么是哲学,俩们著名美国华人学者曾不约而同地认为此书乃有关康德哲学的*佳中文著作。该书一扫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史上的枢纽意义,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实践观点逐一予以后具体剖析,径而申说了作者本人的哲学;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以“人类如何可能“回应了康德的”的著名课题。 本次出版,作者作了一些修订。本书为作者影响*为深远的著作。

**章 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 1、“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的文体有如康德的单调生活,那么其内容却反映了整个时代。 2、康德的政治态度;主张共和政体,要求“笔的自由”,反对暴力革命。 3、康德与前康德哲学的关系。牛顿(科学)与卢梭(民主)者影响康德*大的两个人。 4、十八世纪五十年代的康德。自然科学论著具有哲学家的特征;重视方法论、整体观点和理论概括。《自然通史和天体论》等著作。 5、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康德。苦恼和纠缠于科学与宗教、形而上学关系等问题,经验论的倾向。等著作。 6、“二律背反”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从就职到三大《批判》。 7、德国资产阶级文化巨人的双重性特色。康德与歌德。…… 第二章 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认识论:(二)空间与时间; 第四章 认识论:(三)范畴; 第五章 认识论:(四)“自我意识”; 第六章 认识论:(五)“二律背反”; 第七章 认识论:(六)“物自体”; 第八章 化理学:(上)道德律令; 第九章 伦理学:(下)宗教、政治、历史观点; 第十章 美学与目的论。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