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算

《中华神算》

作者:王能超, 王学东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CIP号:2018180817

书号:978-7-5680-4294-9

出版地:武汉

出版时间:2018.8

定价:¥39.8


简介

本书第三卷逼近加速割圆术,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其中的极限思想和逼近加速技术是中华先贤前瞻性思维的一个明证,对当代的数值计算软件的设计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英国学者李约瑟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人民亲善友好,对中华文明推崇备至。李约瑟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古代中国科技极其发达,中华数学曾千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创造出微积分呢? 其实,关于这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中华数学为什么一定要走向微积分呢?数学的发展除了微积分以外,难道没有其他路子可走吗? 一千八百年前的刘徽数学对此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微积分是逼近法。刘徽“割圆术”破解了逼近加速这个微积分难题。刘徽神算是名副其实的数学珠穆朗玛峰。 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本书第四卷测高望远重差术,破解刘徽的重差术,展现了一种被称为“刘徽勾股”的新的几何学体系。这一体系与欧几里得公理化体系迥然不同,它回避了平行线的纠缠,摒弃了角度测量之类的繁琐手续,因而其原理容易理解,其方法容易掌握,并且其计算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M.Kline 1908—1992)的《古今数学思想》被誉为“古今最好的一本数学史。”克莱因在这本数学史的末尾对欧几里得的公理化方法进行了严肃的批判。他在后继的一部著作《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更进一步尖锐地指出: “什么叫严格,对此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定义”。 “数学家被‘鬼才’欧几里得误导了”。 出路在哪里?克莱因开出了两剂“药方”,一是加强直觉,二是注重实践。 其实,在几何学发展史上,始终有东西方截然相反的两条路线,东方的“刘徽勾股”摈弃了平行线的纠缠,以及角度测量一类繁琐手续,原理容易理解,方法容易掌握,特别适合于实际应用。刘徽勾股为未来数学保留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像一条神龙漫游在数学蓝天里……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