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美)刘墉 著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6-11-23 |
特色:
大约十年前,我听到一场精彩极了的辩论赛。经过初赛、复赛,进入决赛的两个大学代表队,真可以说是高手中的高手,不但词锋锐利、反应超快,而且说话的速度十分惊人。从头到尾简直毫无冷场,甚至让听的人都有来不及喘气的感觉。比赛结束,我猜甲队略胜一筹,可以胜出。然而成绩公布,居然乙队胜了。不但甲队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连乙队都喜出望外。事后,乙队的学生对我说,他们确实认为输定了,因为论理,他们自知不如甲队,没想到居然能赢,真是有些意外。我也很不解,于是打电话给其中一位评审。评审一听我问,就叹了口气说:“你居然也来问我,已经有好多人打抱不平,骂我们这些评审了!可是你要知道,前面好几场评下来,决赛已经是下午四点半,我们几个老家伙都累死了。一累,反应就慢,谁让他们说得那么快?才听懂上一句,下一句已经错过了。所以说实话,是因为我们都没能听清楚他们论的道理,所以没打对分数。”说话的速度要看对象听完我说的故事,我请问你,这些辩论的学生,说得那么快,是对还是不对?没错!就参加的两队而言,他们年轻、反应好、精神好,都把对手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也都心知肚明谁辩得比较好。但是评审不同,里面好几位都年过六十了,又累了一整天,学生说的,他们来不及“会意”。结果,该赢的输了,该输的却赢了。你说,辩论输了的那一队有没有错?说话的速度要衡量得失好!把这问题先放下,再让我讲个自己的故事。我大学毕业那年,“全民自强晚会”改由“救国团”负责,他们不再用往年“三台”各派两位主持人的方式,而决定交给我一个人主持全场。晚会是在台北的“中华体育馆”举行, “救国团”的人已经事先察看了场地,又做了彩排,发现场子太大,音响又不好,加上有回音,于是对我千叮万嘱,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说,否则现场两万多观众会听不清。但是到那一天,我完全不管他们的叮嘱,仍然用我平常说话的速度主持,相信确实如他们所说,现场的观众不能听得很清楚。但是节目播出来,我居然称得上“一炮而红”,立刻被电视台请去主持益智节目,接着进入新闻部。我敢说,如果我那天听了“救国团”朋友的话,我不会有今天。为什么?因为那是“三台”联播的晚会,如果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现场两万多观众虽然听清楚了,电视机前上千万的观众却会觉得别别扭扭,只怕还要奇怪,我为什么说话那么慢,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