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6虽然当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亲自下令让张学良将军率领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将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但是,当1945年日本帝国出现崩溃迹象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却又急于抢在共产党之前收回东北。蒋介石感到力不从心了。因为当时蒋介石的部队都部署在远离东北的地方,无法快速运往东北。所以,当时蒋介石对东北的策略是:通过同苏联签订的旧《中苏友好条约》,在苏联红军出兵占领东北之后,直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东北。按照旧《中苏友好条约》第十二条规定:一旦苏联红军对日作战,蒋介石政府的行政官员将被空运到东北,在已经收复的领土上执行三项任务:1.在敌人已经肃清的区域,依照中国法律设置行政机构;2.协助在已经收复的中国领土内建立中国军队(包括正规军及非正规军);3.保证中国行政机构与苏联军队总司令之间的积极合作。为了利用旧《中苏友好条约》,达到抢占东北的目的,1945年7月,蒋介石拟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内定熊式辉为行营主任,准备着手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东北。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挺好,但苏联红军对日作战之后,蒋介石的这一计划一时难以实现,因为国民党当时在东北没有一兵一卒,连IEI《中苏友好条约》中规定的应该派往驻苏军总部的“军事代表团”也无法派出。而且,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部连续下达了七道命令,大批八路军部队及其行政干部正在急速挺进东北,大有“先下手为强”之势。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不甘心东北被共产党的军队接收,急忙于8月11日连续发布了几道命令。主要内容是:1.命令各省市政府、各战区司令官:“日本投降确期,应由我国与盟国同时宣布。在政府未公告之前,全国军民工作一如作战时,不得稍有疏懈。”2.命令驻华北、东北和华中的伪军:“应就现在驻地,安谧地方,乘机赎罪,努力自救;非经本委员长许可,不得擅自转移驻地,或受任何部队改编。”3.命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解放区的各抗日部队:“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应受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政府对于敌军之缴械,俘敌之收容,伪军之处理及收复地区之恢复,政权行使等事项,均已统筹决定,分令实施。为维护国家命令之尊严,恪守盟邦共同协议之规定,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为要。”4.命令国民党嫡系部队:“加紧作战努力,一切按照既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