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嘉陵江,是长江在四川的一大支流,两岸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江宽水深流急,凶险难渡,堪称天堑,易守难攻。可就在这险要的地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著名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如果说中央红军所进行的战役,是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凯歌,是一首首回味无穷的诗篇,那么,红四方面军所进行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则精彩纷呈,振奋人心。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特别是它的指挥员,个个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经验丰富。总指挥徐向前尽管年轻,但他从小就刚毅坚强,学识渊博。旧中国连年的混战,人民的水深火热,使他从小就立下了救国救民于苦难之中的远大理想。1924年,他投笔从戎,就读于黄埔军校,参加了大革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广州起义后,他又来到了大别山,随红四方面军一起成长,先后担任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他领导红四方面军打了不少的大仗、恶仗,是一位令敌人闻之胆寒的红军将领。红四方面军的其他将领也个个勇敢坚定,智勇双全。 1933年冬到1934年秋,红四方面军以自己的英勇作战,顺利地粉碎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总兵力达20多万人的“六路围攻”。顿时,红四方面军威名大振,迅速发展,四川军阀则胆战心惊,人心惶惶。为了歼灭红军,稳定四川军阀统治,蒋介石于1934年底又来势汹汹地布置了“川陕会剿”,企图再一次“剿灭”红四方面军,以绝后患。与此同时,中央红军也发来急电,要求红四方面军积极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因此,无论从打破“川陕会剿”来说,还是从策应中央红军的考虑来说,强渡嘉陵江西进是红四方面军当时的*佳选择和当务之急。嘉陵江之战无法避免。只有不惜一切代价,不顾一切牺牲,英勇斗争,取得嘉陵江战役的胜利,红四方面军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央红军才能更顺利地长征。 敌人也意识到了嘉陵江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在嘉陵江两岸部署坚固的防线,毁掉渡船器材,妄图凭嘉陵江天险阻止红四方面军,消灭红四方面军。由于敌人已经在嘉陵江两岸修筑了无数碉堡,构造了坚固工事,还把江中的船只夺走、击沉、烧毁,因此,要西渡嘉陵江,就必须先扫除嘉陵江以东的敌人。红四方面军英勇作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嘉陵江以东的大部分守敌,控制了嘉陵江以东的广大地区,为西渡嘉陵江扫除了障碍,准备了条件。1935年2月底,一场强渡嘉陵江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强渡嘉陵江战役,对于红四方面军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