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建龙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
详情 |
楔子 洋人翻译告御状(1759) 第一部 百年试探(1516—1644) 第一章 从耀兵到锁国(1516—1567) 第二章 隆庆开关(1567—1583) 第三章 利玛窦和徐光启(1583—1622) 第四章 战争与枪炮(1622—1644) 第二部 在希望与失望中跌宕的百年(1644—1735) 第五章 换代时期的传教士与割据者(1644—1683) 第六章 黄金时代(1644—1716) 第七章 帝王与教皇(1683—1722) 第八章 强人皇帝的紧缩(1722—1735) 第三部 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1735—1840) 第九章 乾隆皇帝:盛世闭锁(1735—1796) 第十章 孱弱的军事,强硬的姿态(1796—1820) 第十一章 战争是仅剩的可能性(1802—1840) 结论 失去的三百年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书籍 后 记 |
作者介绍 | |
内容简介 |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推荐语】从地理大发现始,到公元1840年的海通为止,中间有着漫长的三百年时光。在这三百年里,中国已经和海外有了一定的交流,甚至有过令人振奋的眼看世界和大翻译运动,但为什么三百年过去了,中华民族在睁眼睛之后,又选择了闭上眼睛,不仅没有迎头赶上,反而最终形成了封闭,从此彻底和世界隔绝了呢?这个历史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为什么呢?【作者】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来,实地探访几乎整个中国以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用游走的方式观察和记录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手,多视角叩问地域文化,带领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透视千年文明的兴衰存亡。已出版历史畅销书《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丝绸之路大历史》、“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失落的世界》等。译有甲骨文丛书《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 |
内容试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