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国考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详情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534644丛书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所属分类:图书->考试->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
作者介绍
内容简介《中公版·202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新升级)》是由中公研发团队在剖析大纲和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编写。本书分五个部分系统讲解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大专项。具体特点如下:1.细化考情分析,明确备考方向。各部分开篇设置“命题趋势·中公详解”,包含题型解读和考点剖析。题型解读主要分析各题型的测查能力,并选取时新热点真题,为考生展示各题型的考查方式;考点剖析除总结该题型近三年的整体特点外,还详细分析了新增行政执法类试卷特点及与省级卷和市地卷的具体异同,帮助考生把握命题趋势,明确备考目标。2.优化讲解方式,培养思维能力。本书以“直观易学,讲透教会”为宗旨,内容讲解以“考点-真题-点拨”的方式呈现。各部分首先给出考点,方便考生直接记忆,然后以点带题,通过经典真题说明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后从经典真题中提炼“中公点拨”,点拨相关的结论及解题方法。让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以灵活应对考试命题的种种变化。
内容试读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测查能力    大纲中明确提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其常考题型为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其中,语句表达包括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阅读理解包括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    真题    1选词填空    (2022·国家)安装监控补光灯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识别车辆信息,从而提高执法效率,存留违法车辆的有效证据。然而,交通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如果执法手段本身对交通安全构成了隐患,甚至不幸导致事故,那么无疑是。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视频讲解    A本末倒置    B得不偿失    C背道而驰    D因小失大    中公解读:分析可知,“如果……那么……”“无疑是”提示所填词语与前文构成解释说明关系,应表达没有弄清楚根本目的和目标之意。lt;p->    部分lt;br /->    言语理解与表达lt;br /->    测查能力lt;br /->    大纲中明确提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其常考题型为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其中,语句表达包括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阅读理解包括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lt;br /->    真题lt;br /->    1选词填空lt;br /->    (2022·国家)安装监控补光灯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识别车辆信息,从而提高执法效率,存留违法车辆的有效证据。然而,交通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如果执法手段本身对交通安全构成了隐患,甚至不幸导致事故,那么无疑是。lt;br /->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lt;br /->    视频讲解lt;br /->    A本末倒置lt;br /->    B得不偿失lt;br /->    C背道而驰lt;br /->    D因小失大lt;br /->    中公解读:分析可知,“如果……那么……”“无疑是”提示所填词语与前文构成解释说明关系,应表达没有弄清楚根本目的和目标之意。lt;br /->    完整解析:由“如果……那么……”“无疑是”可知,所填词语是对“执法手段本身对交通安全构成了隐患,甚至不幸导致事故”的解释说明,即没有弄清楚交通执法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填入符合文意。“得不偿失”指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文段并没有谈论得失问题,排除B。“背道而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其使用对象多为双方,句意只提及交通执法一方,排除C。“因小失大”指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执法手段并非小的利益,排除D。故本题选A。lt;br /->    2语句表达lt;br /->    (2022·国家)①除萤科于白垩纪缅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层中有化石记录外,其他类群化石此前尚未被报道过lt;br /->    ②能够生物发光的叩甲总科物种大部分归属于萤类,包括萤科、光萤科、雄光萤科及华光叩甲科lt;br /->    ③日前,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lt;br /->    ④在陆生动物中,能进行生物发光的物种大都属于鞘翅目昆虫,其中叩甲总科多见lt;br /->    ⑤萤类分支中除华光叩甲科,其他物种身体均较为柔软,部分类群的雌性还具有幼态持续现象,也正因此其物种很难被保存为化石lt;br /->    ⑥这一新类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叩甲总科中生物发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t;br /->    视频讲解lt;br /->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lt;br /->    A ③⑥④⑤②①lt;br /->    B ③⑤④①⑥②lt;br /->    C ④②⑤①③⑥lt;br /->    D ④⑤①②⑥③lt;br /->    中公解读:本题考查行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首先从选项首句入手,发现首句不易辨析。再观察各句是否存在关键性的提示信息,发现⑥中含有指代词“这”,考虑从指代词入手解题,由此确定③⑥的顺序。然后按照先总括再分述的行文逻辑,确定②⑤的顺序。lt;br /->    完整解析:观察题干6个句子,发现⑥含有指代词“这”,提到“这一新类群”,剩余语句中,只有③提到科研人员发现了叩甲总科的新科,由此可知⑥指代的是③的内容,两句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③⑥,排除B、D。lt;br /->    对比A、C两项,发现区别之一为②和⑤的先后顺序不一样,②讲的是能够生物发光的叩甲总科的物种大部分归属于“萤类”,并介绍了其分类,⑤讲的是“萤类”分支的情况。按照先总括再分述的行文逻辑,②应在⑤之前,排除A。故本题选C。lt;br /->    (2022·国家)。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lt;br /->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lt;br /->    视频讲解lt;br /->    A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lt;br /->    B坚持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lt;br /->    C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lt;br /->    D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lt;br /->    中公解读: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呼应。横线处位于段首,应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梳理横线后内容,后文主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来说,因此横线处所填句子应与其相关。lt;br /->    完整解析:横线处位于段首,考虑为总起句,重点分析后文。后文首先指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来解决问题;接着指出思想武装的重点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并具体论述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展开方式。故文段意在说明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对思想武装的重要性,总起句的内容应与此相关,C项填入正确。A项,“只有……才……”表述过于,且偏离文段论述重点,排除。B、D两项没有提及文段主题词“创新理论”,排除。故本题选C。lt;br /->    3阅读理解lt;br /->    (2022·国家)福厦高铁是我国条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环境下运行的高速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是其中长的海域施工区段,也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其主桥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矮塔斜拉桥。索鞍是斜拉桥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施工精度高,控制难度大。湄洲湾跨海大桥位于曲线段上,海域风大浪急,斜拉桥主塔索鞍定位困难。为达到主跨通航要求,主墩承台均需埋入河床面以下,这给围堰施工作业增加了难度。施工人员克服海上恶劣天气的影响,采取预埋劲性骨架、增加控制点位等手段实现了索鞍精确定位,有效地解决了索鞍定位控制难题。lt;br /->    视频讲解lt;br /->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湄洲湾跨海大桥:lt;br /->    A对福厦高铁贯通的重要意义lt;br /->    B围堰施工中面临的复杂环境lt;br /->    C索鞍定位的难点及解决措施lt;br /->    D使用矮塔斜拉索结构的原因lt;br /->    中公解读:阅读文段可知,“索鞍定位”在文段中多次被提及,为高频词,文段主旨应与此有关。lt;br /->    完整解析:文段首先介绍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的基本情况,然后说明大桥在索鞍环节的定位难度,后阐述施工人员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索鞍”在文段中多次被提到,为高频词,其应为文段论述主题,只有C项与此相关,正确。其他三项均未体现高频词“索鞍”,排除A、B、D。故本题选C。lt;br /->    以下是2020—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类试卷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具体考查情况。lt;br /->    考点lt;br /->    省级市地级行政执法lt;br /->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2年lt;br /->    选词填空lt;br /->    实词3423622lt;br /->    成语66511698lt;br /->    实词 成语65868910lt;br /->    语句表达lt;br /->    语句排序2222233lt;br /->    语句填充2332233lt;br /->    片段阅读lt;br /->    细节判断1032023lt;br /->    主旨观点67591165lt;br /->    标题添加1112222lt;br /->    推断下文2212344lt;br /->    词句理解1001000lt;br /->    文章阅读lt;br /->    细节类7450000lt;br /->    主旨类0110000lt;br /->    标题添加类1120000lt;br /->    语句填充类2420000lt;br /->    推断下文类0000000lt;br /->    词句理解类0000000lt;br /->    选词填空类0000000lt;br /->    1选词填空lt;br /->    (1)从考查题量上看:省级卷稳定为15道,市地级卷则稳定为20道,行政执法类卷为20道。lt;br /->    (2)从考查词汇上看:省级卷、市地级卷和行政执法类卷均考查实词和成语。近几年,省级卷和市地级卷均增加了对实词和成语的综合考查,在2022年新增的行政执法类中对实词和成语的综合考查占比也较大。近三年省级对成语的考查变化不大,仅浮动1道。市地级对成语的考查总体来看有所减少。整体来看三类试卷中对成语的考查大于对实词的考查。lt;br /->    (3)从考查能力上看:省级卷、市地级卷和行政执法类卷均考查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能力,具体体现在通过上下文准确理解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和准确辨析选项词语间的差异。lt;br /->    2语句表达lt;br /->    (1)从考查题量上看:省级卷考查4~5道,市地级卷考查4~6道,行政执法类卷考查6道。近几年,省级和市地级两类试卷中语句表达部分题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仅上下浮动1~2道题。lt;br /->    (2)从考查题型上看:省级卷、市地级卷和行政执法类卷均考查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lt;br /->    (3)从考查能力上看:省级卷、市地级卷和行政执法类卷均考查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上下文是否一致的能力。lt;br /->    3阅读理解lt;br /->    (1)从考查题量上看:省级卷题量为20~21道,市地级卷题量为14~16道,行政执法类卷题量为14道。lt;br /->    (2)从考查题型上看:省级卷考查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市地级卷和行政执法类卷只考查片段阅读,三类试卷的片段阅读在考点分布和考查重点上具有一致性。lt;br /->    (3)从考查能力上看:片段阅读重点考查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的能力。文章阅读除考查以上能力外,还考查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能力。lt;br /->    章选词填空lt;br /->    应对选词填空题,重在分析题干对应关系、辨析选项词语差异,本章将主要从分析对应关系、辨析词语差异两大角度来进行讲解。lt;br /->    节分析对应关系lt;br /->    选词填空题给出的材料上下文之间存在相互照应、相互论证的对应关系。考生可以通过这种上下文的对应关系,找到选择正确词语的提示信息,判断出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从而快速选出正确答案。选词填空题中常涉及的对应关系包括解释说明关系、相反相对关系、并举关系、递进关系。lt;br /->    一、解释说明关系lt;br /->    解释说明关系指上下文间互相补充、说明或限定。提示分句间存在解释说明关系的信息有以下六类。lt;br /->    类型标志信息lt;br /->    含有指代义的词语lt;br /->    这、那、此、这些、这样lt;br /->    表同义互换的词语lt;br /->    也就是说、或者说、即、无异于lt;br /->    表归纳概括的词语lt;br /->    可见lt;br /->    表因果、假设、条件的词语lt;br /->    因此、如果……就/那么……、只有……才……lt;br /->    表举例论证的词语lt;br /->    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lt;br /->    表解释说明的标点符号lt;br /->    冒号、破折号lt;br /->    异地偷排污染物这种以邻为壑的环境违法行为,正呈现出多发趋势。lt;br /->    由“这种”可知,上下文中存在解释说明关系,“异地偷排污染物”是对“以邻为壑”的解释。lt;br /->    经典真题1lt;br /->    对于科学lt;/p->显示全部信息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