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经典心理学

作者【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详情

总目录

动机与人格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科学

第二章 科学中的问题中心论和方法中心论

第三章 动机理论引言

第四章 人类动机理论

第五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在心理学理论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基本需要的类本能性质

第七章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

第八章 精神病病因与威胁理论

第九章 破坏性是类本能的吗?

第十章 行为的表现部分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第十三章 对于个体和类属的认识

第十四章 无动机和无目的反应

第十五章 心理疗法、健康与动机

第十六章 正常、健康与价值

附录一 积极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附录二 整体动力学、有机结构理论、症候群动力学

存在心理学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致谢

第一编 更广阔的心理学范畴

第一章 绪论:探索健康心理学

第二章 存在主义者对于心理学的可借鉴之处

第二编 成长与动机

第三章 匮乏性动机与成长

第四章 防御与成长

第五章 认知需要和认知恐惧

第三编 成长与认知

第六章 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

第七章 高峰体验是强烈的统一性体验

第八章 存在性认知的一些危险

第九章 抵抗标签化

第四编 创造性

第十章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第五编 价值

第十一章 心理学数据与人的价值

第十二章 价值、成长和健康

第十三章 健康是对环境的超越

第六编 今后的任务

第十四章 成长与自我实现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命题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第一部分 健康与病态

第一章 迈向人本主义生物学

第二章 神经症是个人成长的失败

第三章 自我实现与超越

第二部分 创造性

第四章 创造性的态度

第五章 创造性的整体方法

第六章 创造力的情感障碍

第七章 需要有创造力的人

第三部分 价值

第八章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

第九章 存在心理学札记

第十章 从人类价值的象征意义上进行评论

第四部分 教育

第十一章 认识者以及被认识

第十二章 教育及高峰体验

第十三章 人文主义教育的目标与意义

第五部分 社会

第十四章 社会和个人的协同作用

第十五章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

第十六章 锡南浓以及优心态

第十七章 优良心态管理

第十八章 关于低级牢骚、高级牢骚和超级牢骚

第六部分 存在认知

第十九章 单纯认知札记

第二十章 关于认知的进一步说明

第七部分 超越与存在心理学

第二十一章 超越的多种含义

第二十二章 Z理论

第八部分 超越性动机

第二十三章 超越性动机理论: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

附录

附录一 对《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的评论

附录二 类本能的判断需要的标准

作者介绍
内容简介《马斯洛经典心理学》(套装共3册)包括《动机与人格》《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和《存在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动机与人格》不仅提出了影响深远的“需求理论”,还提出了动机理论、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等理论,扭转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 《动机与人格》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思潮”,影响广泛渗透到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是当代心理学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 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各种异常心理,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退缩,放弃成就事业的大好机会? 为什么有人能在工作中全情投入到忘记时间,还能在工作中感到愉悦? 马斯洛告诉我们:人性的六层需求层次会驱使我们不断进步,而人性的防御机制又会阻止我们顺利成长。 只有看透人性的各种可能,看透人类心理成长的根源与本质,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如何战胜逃避、讨好、焦虑,走向真正的自我? 这本《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将会带给你答案。 人类真的如弗洛伊德所说,本性自私、贪婪、好斗吗? 人类真的如华生所说,永远无法摆脱自己的原生环境吗? 马斯洛告诉我们:在人类历史上,人性一直被低估。 人类不仅有吃饱穿暖的需求,更有成长、进步与追求希望的需求。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是带给人们绝望的心理学, 马斯洛的心理学就是带给人们希望的心理学。 如何战胜恐惧、焦虑,走向真正的自我? 这本《存在心理学》将会带给你答案。
内容试读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