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试读 |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渴望一个看见自己的人多年来,在我的家长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发完脾气又开始后悔”“感受不到他对我的爱,真不知道这样坚持下去的意义在哪”“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变得优秀,觉得好焦虑,怎么自己就是不行”。这个社会,赋予了女性太多的角色和责任,尤其是当女性成为妈妈之后。孩子刚出生那会儿,天天睡不好,身体不舒服,各种情绪都来作祟;等孩子上幼儿园,事业家庭两手抓,照顾孩子的疲惫,事业上的迷茫,还有那总是减不下去的肚腩,看着镜子里愈发圆润的肚子就郁闷;更别提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学区房的问题、争取好的教育资源、陪孩子写作业的烦躁,一个个接踵而至。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因为不一会儿就被现实打回了原形。我曾经问过妈妈们:“那你们有看见自己吗?”有的妈妈说:“怎么看见自己,太多事了,两个孩子忙都忙不过来,没有心思哦。”有的妈妈说:“我也想啊,可是不知道怎么看见自己。有时刚想让自己开心一些,看到儿子总是在玩手机游戏,气就不打一处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放在家庭中不重要的位置,照顾好家中大小事务,陪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等孩子睡觉之后,才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我们如果想改变自己外在的命运,就需要先看见内在的自己。而且,我们越是能看见内在的自己,就越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是怎样决定了自己的外在命运。曾经有家长向我咨询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因为她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所以对孩子要求也是如此。她儿子上二年级,作业特别多,有的时候作业要写到9点多,甚至写得慢的时候要到11点多才能睡觉。一开始她也耐着性子陪孩子,但是儿子一回来写作业,还没写几分钟就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要吃饭,一会儿玩玩橡皮,写一个“我”字能整整写20分钟,她说她实在忍不住,开始大吼:“你是怎么回事?写个作业怎么这么难?磨磨唧唧像什么样子!”她这么一吼,儿子也吓得委屈地哭了起来。从那一次以后,儿子对写字就有了更多畏难的情绪。“妈妈,字太多了。”“妈妈,我写不好。”“妈妈,我不想上学。”她说自己有时也会按捺着性子来劝,后来劝得烦都烦死了。我说:“你自己什么感受呢?”她说:“我就是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孩子也写得好慢,耽误他晚上睡觉的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就没什么精神,担心长此以往影响孩子的学习吸收效率。可是问了身边很多的妈妈,她们孩子学校的作业也不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lt;pgt;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渴望一个看见自己的人lt;/pgt;
lt;pgt;lt;/pgt;
lt;pgt;多年来,在我的家长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发完脾气又开始后悔”“感受不到他对我的爱,真不知道这样坚持下去的意义在哪”“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变得优秀,觉得好焦虑,怎么自己就是不行”。lt;/pgt;
lt;pgt;这个社会,赋予了女性太多的角色和责任,尤其是当女性成为妈妈之后。孩子刚出生那会儿,天天睡不好,身体不舒服,各种情绪都来作祟;等孩子上幼儿园,事业家庭两手抓,照顾孩子的疲惫,事业上的迷茫,还有那总是减不下去的肚腩,看着镜子里愈发圆润的肚子就郁闷;更别提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学区房的问题、争取好的教育资源、陪孩子写作业的烦躁,一个个接踵而至。lt;/pgt;
lt;pgt;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因为不一会儿就被现实打回了原形。我曾经问过妈妈们:“那你们有看见自己吗?”有的妈妈说:“怎么看见自己,太多事了,两个孩子忙都忙不过来,没有心思哦。”有的妈妈说:“我也想啊,可是不知道怎么看见自己。有时刚想让自己开心一些,看到儿子总是在玩手机游戏,气就不打一处来。”lt;/pgt;
lt;pgt;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放在家庭中不重要的位置,照顾好家中大小事务,陪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等孩子睡觉之后,才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我们如果想改变自己外在的命运,就需要先看见内在的自己。而且,我们越是能看见内在的自己,就越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是怎样决定了自己的外在命运。lt;/pgt;
lt;pgt;曾经有家长向我咨询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因为她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所以对孩子要求也是如此。她儿子上二年级,作业特别多,有的时候作业要写到9点多,甚至写得慢的时候要到11点多才能睡觉。一开始她也耐着性子陪孩子,但是儿子一回来写作业,还没写几分钟就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要吃饭,一会儿玩玩橡皮,写一个“我”字能整整写20分钟,她说她实在忍不住,开始大吼:“你是怎么回事?写个作业怎么这么难?磨磨唧唧像什么样子!”她这么一吼,儿子也吓得委屈地哭了起来。从那一次以后,儿子对写字就有了更多畏难的情绪。“妈妈,字太多了。”“妈妈,我写不好。”“妈妈,我不想上学。”她说自己有时也会按捺着性子来劝,后来劝得烦都烦死了。我说:“你自己什么感受呢?”她说:“我就是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孩子也写得好慢,耽误他晚上睡觉的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就没什么精神,担心长此以往影响孩子的学习吸收效率。可是问了身边很多的妈妈,她们孩子学校的作业也不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lt;/pgt;
lt;pgt;我请她设想,如果孩子学习吸收效率低她是什么感觉,她说会焦虑会害怕,害怕孩子学得不好对学习丧失信心。对她而言,这种焦虑和害怕是她承受不了的“毒”,当她承受不了时,就会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她把故事理清后,她发现这是她的感受,害怕孩子“不够好”的体验让她想起了小时候,她妈妈很少表扬她,找她的缺点能找一箩筐,让她感觉自己好像不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她妈妈的要求,“你就是胆子小,做事不能坚持,做着做着就容易放弃,你说说你这样以后有什么出息”。原来,问题的根源在这里。“我妈妈从来看不见我,她只知道不停地要求我按照她说的做,做不好她就生气。我从来没有做过我自己,我好讨厌她……”说着说着,她哭了,边哭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好恨啊!”lt;/pgt;
lt;pgt;说出,即疗愈。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小时候,我们渴望被爸爸妈妈看见,被他们爱,可好像只有满足学习好、听话这样的条件时,才会被爱;进入婚姻关系,我们渴望被另一半看见,被他爱,可好像越付出,关系越淡;有了孩子,我们渴望被孩子看见,被孩子爱,可好像越努力,心越累。被爱、被看见,怎么就那么难?lt;/pgt;
lt;pgt;当一次又一次的“得不到”累积起来,会变成你突然崩溃的情绪,也会让神经脆弱而敏感,让你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夫妻关系受到影响;在工作中没自信,总害怕做错事,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被表扬了都不相信,觉得是别人太虚伪,不好意思拒绝,又不敢大胆争取。时间久了,这还会变成你不想看见的性格部分:拖延、懒惰、敏感自卑、情绪化……你越克制它们,它们越牢牢地长在你的性格里,活在你的生命中,影响你的所有关系。lt;/pgt;
lt;pgt;lt;/pgt;
lt;pgt;你再不收拾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扔到垃圾箱lt;/pgt;
lt;pgt;lt;/pgt;
lt;pgt;“我讨厌你,你这个坏妈妈!”儿子Mike大声地朝我叫。“可是我们已经约定好了玩到长针指到12,你就睡觉,你也答应了,现在为什么还不收拾?”儿子不理我,继续玩手上的玩具。“快收拾,要睡觉了,讲了好几遍,我没有耐心了,你快去。”“你这个坏妈妈,我不要!”lt;/pgt;
lt;pgt;我站在原地,胸口有一股情绪的洪流即将喷涌而出。一方面,我在想我培养了一个敢于说不的孩子;而另一方面,我因为他不遵守约定和大声吼而生气。“共同的约定就必须遵守”,我脑海中出现这样一个声音。你也许会猜到在这场战争中,哪一方会取得胜利。不过在得出此结论前,我已经决定要释放心中的洪水猛兽:“你要不收拾,我就来收拾,我收拾的结果就会把你的玩具全部扔进垃圾桶。”lt;/pgt;
lt;pgt;果然,他被我吓哭了,好伤心,边哭边喊:“我讨厌你,你这个坏妈妈!”“我就是坏妈妈!”我把他的一个小玩具扔进了垃圾桶,我知道我不可能永远满足他的要求,我也知道我不是神,我不想一直当好妈妈。lt;/pgt;
lt;pgt;他哭得更厉害了,一把抱住我的腿赖在地上,“妈妈,求你了,不要把我的玩具扔进垃圾桶。”他一抱住我,瞬间就好像触发了我的创伤。我知道,他渴望我能在这时爱他、关注他、满足他。这多像小时候那个渴望得到爱,却一直被打压的我,我知道那种渴望的感受是有多煎熬。lt;/pgt;
lt;pgt;一想到这些就感觉很心疼,我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跟他道歉:“对不起,妈妈脾气太大了,我有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当我控制不住的时候,你提醒我‘妈妈你的大脑盖子开了’,我就知道了。”因为我之前教过他用这个方法提示我,他点点头,可能因为刚才哭得太猛,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在我怀里像只被吓呆的小鸡,低声啜泣着。“对不起宝贝,我太凶了,你能原谅我吗?”儿子秒回答:“能原谅。妈妈我也做得不好,我不该不收拾玩具。”lt;/pgt;
lt;pgt;我的心一下子柔软了几分,同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矛盾,一面是我的真实感受,一面是我非理性的一面,这非理性的一面我称之为“自我”。当我觉察到“我不想当好妈妈,我只想发脾气”时,我知道这个声音来自“自我”,并非来自真正的自己。等我再平静下来的时候,自己终于可以接受每次发脾气其实是由于我的“自我”引起的,这个爱控制、敏感、爱生气的声音,我问自己:“它是我的吗?”lt;/pgt;
lt;pgt;不,它不是我的,它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生活应激反应。每次只要能觉知“自我”,我就有可能驯服它,而每当我能够驯服它的时候,内心涌上来的平静和喜悦,让我感受到了来自真我的力量。《家庭的觉醒》中说道:“当我们学习更好地驯服我们的‘自我’,阻止它以常用的自相矛盾和负能量的话语去激发各种非理性情绪时,我们便能更好地从真我出发,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我才是我们的本质,是我们真实的人格。”当我们脑海中那个爱控制、拼命想要获得爱和存在感的声音,那个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声音出现时,可以去感受内心的感觉是轻盈的还是沉重的,不断提问自己,就是在和自己的内在做链接,找到真我的想法。lt;/pgt;显示全部信息书摘插画lt;divclass='pic'style='text-align:center'gt;lt;imgdata-original='http://img59.ddimg.cn/99999990357964929.jpg'src="images/loading.gif"alt='插图'/gt;lt;/divgt;lt;brgt;lt;divclass='pic'style='text-align:center'gt;lt;imgdata-original='http://img52.ddimg.cn/99999990357964932.jpg'src="images/loading.gif"alt='插图'/gt;lt;/divgt;显示全部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