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隋晓红 张小清 白玉 石磊 |
丛书名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690849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是普通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之一,是编者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 《通信原理》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随机过程、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接收、差错控制编码、伪随机序列及编码、同步原理、MATLAB在通信仿真中的应用。为了便于读者使用,每章开始有本章概述和知识点,最后是本章小结和思考题与习题。 《通信原理》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物联网、通信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
目录 |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通信的基本概念1 111通信的定义1 112通信的分类1 113通信的工作方式3 12通信系统的组成5 121模拟通信系统6 122数字通信系统6 123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缺点8 13通信技术发展概况9 131通信发展简史9 132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0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1 141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11 142信息及其量度12 143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15 144可靠性指标的具体表述16 15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17 16本章小结18 17思考题与习题19 第2章随机过程24 2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特性24 21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24 212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25 213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26 22平稳随机过程27 221定义27 222各态历经性28 223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 性质28 224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29 23高斯随机过程31 231定义32 232重要性质32 233高斯白噪声34 24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35 25窄带随机过程37 251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 特性38 252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40 2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41 27本章小结43 28思考题与习题44 第3章信道与噪声47 31信道分类47 32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47 321调制信道48 322编码信道48 33恒参信道49 331恒参信道实例49 332恒参信道传输特性及其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51 34随参信道52 341随参信道实例52 342随参信道传输特性及其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54 35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56 351分集方式57 352合并方式58 36信道加性噪声58 361噪声来源及分类58 362起伏噪声的统计特性59 363等效噪声带宽59 37信道容量60 38本章小结62 39思考题与习题64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66 41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66 411调幅(AM)67 41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DSBSC)68 413单边带调制(SSB)69 414残留边带调制(VSB)71 42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73 421分析模型73 422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 性能74 423调幅信号包络检波的抗噪声 性能77 4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79 431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80 432窄带调频与宽带调频81 433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85 44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90 45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93 46本章小结94 47思考题与习题96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01 51数字基带传输概述101 5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103 521数字基带信号103 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104 53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110 54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113 55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115 56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20 57眼图123 58均衡技术125 581时域均衡原理125 582均衡效果的衡量128 583均衡器的实现与调整131 59部分响应系统133 591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134 592部分响应的一般形式136 510本章小结139 511思考题与习题141 第6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46 61抽样定理147 611低通抽样定理 147 612带通抽样定理150 62脉冲振幅调制(PAM)152 63脉冲编码调制(PCM)155 631量化156 632编码和译码167 633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74 64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PCM)176 641DPCM176 642ADPCM177 65增量调制(ΔM)178 651简单增量调制178 652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与动态编码 范围181 653增量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82 654PCM与ΔM系统的比较184 66本章小结185 67思考题与习题187 第7章数字频带传输系统192 71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192 711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192 712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194 713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195 714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 (2DPSK)198 715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 密度200 7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02 721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系统的 抗噪声性能203 722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系统的 抗噪声性能209 723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和二进 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系统的 抗噪声性能213 7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218 74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220 741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系统221 742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系统222 743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224 75本章小结228 76思考题与习题230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234 81最佳接收准则234 811统计判决模型234 812最佳判决准则235 82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及性能237 821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 结构237 822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 性能238 823几种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性能240 824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比较242 825多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结构 及性能242 83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243 831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243 832多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244 84最佳接收机的匹配滤波器形式245 841匹配滤波器245 842匹配滤波器组成的最佳接收机247 85数字基带系统的最佳化248 851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249 852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249 86本章小结250 87思考题与习题252 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255 91概述255 911信道编码255 912差错控制方式255 913纠错码的分类256 914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257 92常用的几种简单分组码258 921奇偶监督码258 922行列监督码258 923恒比码258 93线性分组码259 931基本概念259 932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259 933伴随式(校正子)261 94循环码262 941生成多项式及生成矩阵262 942监督多项式及监督矩阵263 943编码方法和电路264 944译码方法和电路265 95卷积码266 951基本概念266 952卷积码的描述266 953卷积码的译码268 96网格编码调制(TCM)269 97本章小结271 98思考题与习题272 第10章伪随机序列及编码276 101伪随机序列的概念276 102正交码与伪随机码276 103伪随机序列的产生277 104m序列279 1041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特征多 项式279 1042m序列产生器280 1043m序列的性质281 105M序列283 106伪随机序列的应用285 1061扩展频谱通信285 1062码分多址(CDMA)通信287 1063通信加密287 1064误码率的测量288 1065数字信息序列的扰码与解扰289 1066噪声产生器289 1067时延测量290 107本章小结290 108思考题与习题291 第11章同步原理293 111概述293 112载波同步294 1121直接法294 1122插入导频法297 1123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相位误差 对解调性能的影响299 113位同步301 1131插入导频法302 1132直接法303 113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 对性能的影响310 114群同步313 1141起止式同步法313 1142连贯式插入法313 1143间隔式插入法315 1144群同步系统的性能316 1145群同步的保护317 115本章小结318 116思考题与习题320 第12章MATLAB在通信仿真中的 应用323 121信息论基础323 1211信息的度量323 1212信道容量的计算325 1213信源编码328 122模拟线性调制331 1221常规双边带调幅(AM)332 122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DSBSC)338 1223单边带调幅(SSB)341 1224残留边带调幅(VSB)346 123模拟角度调制346 1231频率调制346 1232相位调制349 1233模拟调制总结352 124脉冲编码调制(PCM)355 1241模拟信号的采样355 1242最佳量化及量化误差362 1243均匀量化363 1244对数量化器及A律PCM编码366 12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371 125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371 1252码型的功率谱分布378 1253基带传输的误码率382 1254扰码与解扰385 126数字信号载波传输389 1261幅度键控(ASK)389 1262频移键控(FSK)390 1263相移键控(PSK、DPSK)390 1264正交幅度调制(QAM)396 127本章小结399 128思考题与习题400 参考文献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