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作者
韩玉霞
丛书名
高等职业院校精品教材系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345463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共包含九章。章为绪论,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代背景,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任务;第二章介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与思想资源;第三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原则、理念和方法;第四章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研究;第五章为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文化路径;第六章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七章为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第八章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第九章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探索。 本书为高等职业本专科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辅助读物,也可作为高校思政课程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等,详见前言。
目录
章 绪论\t1
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代背景\t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形势变化\t1
二、时代变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t4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t7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t8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特点\t8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任务\t11
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者\t11
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t15
三、铸就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t17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与思想资源\t19
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t1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t20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t21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t24
四、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t26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思想资源\t28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t28
二、对其他学科理论的借鉴\t31
三、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t37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原则、理念和方法\t43
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原则\t43
一、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原则\t43
二、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t44
三、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原则\t44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t46
五、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t46
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t48
七、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t50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理念\t52
一、以人为本理念\t52
二、开放创新理念\t56
三、三全”育人理念\t59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法\t60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t60
二、创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t64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研究\t66
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t66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t66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t68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现状\t71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t71
二、只注重教师,不注重学生\t72
三、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t72
四、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t72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t73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t73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t77
第五章 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文化路径\t83
节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t83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t84
二、校园文化的结构\t84
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t87
四、校园文化的功能以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t88
第二节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影响\t93
一、建设校园文化的原则\t93
二、建设校园文化的方法\t95
第六章 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t100
节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t100
一、社会实践的内涵\t100
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作用\t102
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多种运用模式\t106
一、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模式\t106
二、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模式\t107
第三节 健全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t110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t110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与考核\t113
第七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t117
节 新媒体的特点与发展\t117
一、新媒体的内涵\t117
二、新媒体的特点\t120
三、新媒体的发展\t121
第二节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t127
一、新媒体突破了社会空间界限\t127
二、新媒体塑造了全新的教育平台\t127
三、新媒体促使了青年亚文化的产生\t128
四、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t128
五、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t128
六、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t129
第三节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t129
一、运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个别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t129
二、注重手机新媒体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t131
第八章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t133
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t13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t134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t135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要求\t136
一、素质要求\t136
二、能力要求\t139
三、师德修养\t140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t141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t141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t144
第九章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探索\t148
节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示范机制\t148
一、学生党员榜样的评选标准\t148
二、建立学生党员示范机制的途径\t149
第二节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管理机制\t150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管理机制的内涵\t150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管理机制的特征\t151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管理机制的意义\t152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与优化\t153
第三节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t157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的内涵\t157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的作用\t158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t159
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的模式\t162
参考文献\t168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