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桂小林 |
丛书名 |
物联网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680611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书籍计算机书籍 本书按照新版物联网工程专业规范对“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的要求,基于物联网的应用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物联网感知安全、物联网接入安全、物联网系统安全、物联网隐私安全、区块链及其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校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物联网安全的技术人员的入门读物。 |
目录 |
前 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物联网安全体系 /1 1.1 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 /1 1.1.1 物联网的概念 /1 1.1.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2 1.1.3 物联网的特征 /5 1.1.4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5 1.2 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 /8 1.2.1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8 1.2.2 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9 1.2.3 物联网的安全需求 /10 1.2.4 物联网的安全现状 /11 1.3 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 /12 1.3.1 信息安全的概念 /12 1.3.2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13 1.3.3 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15 本章小结 /18 本章习题 /18 第2章 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 /19 2.1 物联网数据安全基础 /19 2.1.1 物联网数据的安全特征 /20 2.1.2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21 2.1.3 流密码与分组密码 /24 2.2 古典置换密码 /25 2.2.1 置换加密思想 /26 2.2.2 置换加密实例 /27 2.3 对称加密算法DES /33 2.3.1 DES加密算法的原理 /33 2.3.2 DES的安全性 /39 2.4 公钥加密算法RSA /41 2.4.1 公钥密码系统 /41 2.4.2 RSA算法原理 /43 2.4.3 RSA算法的数论基础 /47 2.4.4 新型公钥密码体制ECC /49 2.5 哈希函数 /50 2.5.1 哈希函数的概念 /50 2.5.2 消息摘要 /52 2.5.3 数字签名 /58 本章小结 /60 本章习题 /61 第3章 物联网感知安全 /62 3.1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概述 /62 3.1.1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威胁 /62 3.1.2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机制 /63 3.2 RFID的安全分析 /64 3.2.1 RFID的起源与发展 /64 3.2.2 RFID的关键技术 /65 3.2.3 RFID的安全问题 /67 3.2.4 RFID的隐私问题 /69 3.3 RFID的安全机制 /69 3.3.1 RFID的物理安全机制 /70 3.3.2 RFID的逻辑安全机制 /71 3.3.3 RFID的综合安全机制 /73 3.4 RFID的安全认证协议 /74 3.4.1 Hash-Lock协议 /75 3.4.2 随机化Hash-Lock协议 /76 3.4.3 Hash链协议 /77 3.4.4 基于哈希的ID变化协议 /78 3.4.5 数字图书馆RFID协议 /79 3.4.6 分布式RFID询问–应答认证协议 /80 3.4.7 低成本认证协议 /80 3.5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82 3.5.1 WSN安全概述 /83 3.5.2 WSN的安全技术 /85 3.5.3 WSN的安全路由 /92 3.6 二维码安全技术 /94 3.6.1 移动支付中的主要安全问题 /94 3.6.2 二维码的基本原理 /95 3.6.3 基于二维码的移动身份验证 /97 3.6.4 手机二维码安全检测 /98 3.6.5 二维码支付的应用 /100 本章小结 /104 本章习题 /104 第4章 物联网接入安全 /105 4.1 物联网接入安全概述 /105 4.1.1 感知节点的安全接入 /106 4.1.2 网络节点的安全接入 /108 4.1.3 终端用户的安全接入 /111 4.2 信任管理与计算 /111 4.2.1 信任 /112 4.2.2 信任管理 /112 4.2.3 信任计算 /115 4.3 基于信任的身份认证 /119 4.3.1 身份认证概述 /119 4.3.2 身份认证攻击 /120 4.3.3 身份认证的功能要求 /121 4.3.4 身份认证的主要方式 /123 4.3.5 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 /126 4.4 智能手机的身份认证 /129 4.4.1 数字组合密码 /130 4.4.2 图案锁 /130 4.4.3 指纹识别 /131 4.4.4 其他生物特征识别 /136 4.5 基于PKI的身份认证 /142 4.5.1 PKI的功能 /142 4.5.2 PKI的组成 /143 4.5.3 PKI的结构 /146 4.5.4 基于PKI的身份验证 /147 4.6 物联网系统的访问控制 /148 4.6.1 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148 4.6.2 访问控制的分类 /152 4.6.3 BLP访问控制 /155 4.6.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157 4.6.5 基于信任关系的动态访问控制 /159 4.7 基于VPN的可信接入 /162 4.7.1 VPN的概念与功能 /162 4.7.2 VPN的安全技术 /163 4.7.3 VPN的分类与应用 /164 本章小结 /168 本章习题 /168 第5章 物联网系统安全 /170 5.1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威胁 /170 5.1.1 恶意攻击的概念 /170 5.1.2 恶意攻击的分类 /171 5.1.3 恶意攻击的手段 /173 5.2 病毒与木马攻击 /176 5.2.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征 /176 5.2.2 病毒攻击原理分析 /179 5.2.3 木马的发展与分类 /180 5.2.4 木马的攻击原理 /182 5.2.5 物联网病毒Mirai及对应的防护手段 /185 5.3 入侵检测 /187 5.3.1 入侵检测技术 /188 5.3.2 入侵检测系统 /190 5.3.3 蜜罐和蜜网 /194 5.3.4 恶意软件检测 /197 5.4 攻击防护 /200 5.4.1 防火墙 /200 5.4.2 病毒查杀 /204 5.4.3 云安全体系 /207 5.5 物联网的安全通信协议 /211 5.5.1 IPSec /211 5.5.2 SSL /216 5.5.3 SSH /221 5.5.4 HTTPS /223 5.6 物联网系统安全案例 /224 5.6.1 智慧园区安全管控系统案例 /224 5.6.2 智慧生产安全监管系统案例 /226 本章小结 /227 本章习题 /228 第6章 物联网隐私安全 /229 6.1 隐私概述 /229 6.1.1 隐私的概念 /229 6.1.2 隐私与安全 /231 6.1.3 隐私度量 /231 6.1.4 常用的隐私保护技术 /233 6.2 数据库隐私保护 /234 6.2.1 数据库的隐私威胁模型 /234 6.2.2 数据库的隐私保护技术 /235 6.3 位置隐私保护概念与结构 /244 6.3.1 位置与位置服务 /244 6.3.2 位置隐私保护结构 /251 6.4 位置隐私保护的方法 /253 6.4.1 基于干扰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253 6.4.2 基于泛化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255 6.4.3 基于模糊法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259 6.4.4 基于加密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259 6.4.5 位置隐私攻击模型 /261 6.5 轨迹隐私保护技术 /262 6.5.1 轨迹隐私保护场景 /262 6.5.2 轨迹隐私保护方法 /263 6.6 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 /265 6.6.1 外包数据隐私保护 /265 6.6.2 外包数据加密检索 /267 6.6.3 外包数据加密计算 /269 本章小结 /270 本章习题 /271 第7章 区块链及其应用 /272 7.1 区块链与物联网安全 /272 7.2 区块链的基本概念 /273 7.2.1 区块链的产生与发展 /274 7.2.2 区块链的技术特征 /274 7.2.3 区块链的功能 /275 7.2.4 区块链的分类 /277 7.3 区块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79 7.3.1 区块的结构 /279 7.3.2 默克尔树 /281 7.3.3 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283 7.4 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分类 /284 7.4.1 证明类共识机制 /285 7.4.2 投票类共识机制 /286 7.4.3 典型共识机制的对比 /288 7.5 区块链共识算法 /291 7.5.1 工作量证明算法 /291 7.5.2 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 /295 7.6 区块链智能合约 /300 7.6.1 智能合约的起源 /300 7.6.2 智能合约的定义 /301 7.6.3 智能合约的工作原理 /302 7.6.4 比特币中的智能合约 /302 7.6.5 以太坊中的智能合约 /307 7.6.6 智能合约存在的问题 /309 7.6.7 智能合约的应用 /309 7.7 区块链的应用 /311 7.7.1 超级账本 /312 7.7.2 区块链的其他应用 /317 本章小结 /318 本章习题 /319 参考文献 /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