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少宇 韩瞳 |
丛书名 |
产品管理与运营系列丛书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2104211452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8079920 - 智能硬件产品:从0到1的方法与实践--------------------------- 本书讲述了智能硬件产品从0到1需要的方法和技术。内容涵盖识别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定义产品需求、定义需求优先级、产品概念生成、产品概念选择、产品概念测试、产品设计、构建产品原型、可用性测试、智能硬件相关法规与认证、产品发布等。 ---------------------------8071120 - 策略产品经理实践---------------------------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面梳理策略产品经理知识图谱、系统总结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深入挖掘策略产品经理技巧的著作。策略产品经理是产品经理领域的一个细分的新兴岗位,正在逐渐成为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 作者在策略产品领域有多年的经验,不仅从0到1主导过30余个产品项目,而且经理了一个产品从日活3500万到日活过亿的全过程,经验非常丰富,本书得到了行业里多位产品专家的高度评价。 本书共一共6章: 第1章从宏观的角度对策略产品经理的定义、分类、职责、发展前景、工作内容等做了全面介绍,帮助新人全面认识这岗位; 第2章首先讲解了内容推荐以及推荐系统的基础知识,然后详细讲解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内容产品的推荐策略; 第3-5章深入地讲解了策略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中最核心的评估能力,包括主观评估、多变量数据分析和ABtest技能,这3项能力是项目评估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6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针对7种常见的策略产品相关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同时总结了其中的“术”,有非常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 |
目录 |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71120 - 策略产品经理实践 - 9787111657347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79920 - 智能硬件产品:从0到1的方法与实践 - 978711167924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109 ---------------------------8079920 - 智能硬件产品:从0到1的方法与实践--------------------------- 前言 第1章 智能硬件:产品、技术与盈利模式1 1.1 智能硬件概述2 1.1.1 什么是智能硬件2 1.1.2 智能硬件的基本结构2 1.1.3 智能硬件示例4 1.2 智能硬件与物联网5 1.2.1 什么是物联网5 1.2.2 物联网的近代发展7 1.2.3 物联网的基础框架8 1.3 智能硬件与高新技术10 1.3.1 智能硬件与5G技术11 1.3.2 智能硬件与云计算12 1.3.3 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14 1.4 智能硬件的发展现状16 1.5 智能硬件的产品分类17 1.6 智能硬件企业的8种盈利模式20 1.7 本章小结24 第2章 识别机会:发现和分析创新的想法25 2.1 市场机会概述26 2.1.1 什么是市场机会26 2.1.2 市场机会的分类27 2.2 识别市场机会的5个步骤29 2.2.1 确立产品创新章程29 2.2.2 发掘大量的市场机会31 2.2.3 市场机会的初步筛选36 2.2.4 验证市场机会40 2.2.5 选出最佳市场机会42 2.3 本章小结48 第3章 市场细分:找出消费群体间的差异50 3.1 市场细分概述51 3.1.1 什么是市场细分51 3.1.2 市场细分的目的51 3.1.3 市场细分的意义51 3.2 市场细分的方式52 3.2.1 地理细分53 3.2.2 人口统计细分53 3.2.3 心理细分54 3.2.4 行为细分54 3.2.5 多维度细分56 3.3 市场细分的4个步骤56 3.4 本章小结60 第4章 市场分析:选择最合适的目标市场61 4.1 市场分析概述62 4.1.1 什么是市场分析62 4.1.2 市场分析的目的62 4.1.3 市场分析的维度62 4.2 市场分析的5个步骤63 4.2.1 市场规模分析63 4.2.2 市场趋势分析67 4.2.3 市场增长率分析72 4.2.4 市场竞争分析74 4.2.5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81 4.3 选择目标市场87 4.4 制定市场策略89 4.4.1 目标市场策略类型89 4.4.2 选择目标市场策略90 4.5 本章小结91 第5章 产品定位:占据用户的心智模型94 5.1 产品定位概述95 5.1.1 什么是产品定位95 5.1.2 产品定位的意义96 5.1.3 制定产品定位策略96 5.2 产品定位的5个步骤97 5.2.1 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97 5.2.2 找出能带来优势的差异点99 5.2.3 确定产品的定位策略101 5.2.4 撰写产品的定位声明104 5.2.5 传播与分享定位声明105 5.3 产品定位的4项原则106 5.3.1 不求更好,但求不同106 5.3.2 争做用户心目中的第一107 5.3.3 创造新品类并成为第一108 5.3.4 成为一个代名词108 5.4 本章小结109 第6章 用户研究:洞察用户的需求和动机111 6.1 客户之声概述112 6.2 市场调研概述113 6.2.1 什么是市场调研113 6.2.2 市场调研的方式114 6.3 用户研究概述117 6.3.1 什么是用户研究118 6.3.2 用户研究的意义118 6.3.3 用户研究与市场调研的关系118 6.3.4 用户研究的时机119 6.4 用户研究的一般流程120 6.4.1 确定要收集的信息和调研目标120 6.4.2 制定有效获取信息的调研计划121 6.4.3 执行调研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122 6.4.4 输出调研报告并解释调研结果122 6.5 用户研究方法分类122 6.5.1 观察研究123 6.5.2 调查研究124 6.5.3 实验研究125 6.6 5种常见的用户研究方法127 6.6.1 用户反馈研究127 6.6.2 观察法128 6.6.3 用户访谈131 6.6.4 问卷调查134 6.6.5 焦点小组138 6.7 本章小结140 第7章 用户画像:创建典型用户的虚拟形象143 7.1 用户画像概述144 7.1.1 用户描述的定义144 7.1.2 用户画像的定义145 7.2 用户画像的价值146 7.3 创建用户画像的5个步骤148 7.3.1 收集用户数据148 7.3.2 整合用户画像149 7.3.3 完善用户画像 150 7.3.4 选择主要用户画像152 7.3.5 分享用户画像153 7.4 本章小结153 第8章 需求解析:定义产品的功能和规格155 8.1 需求的3种概念156 8.2 用户需求的分类156 8.3 产品需求的分类158 8.3.1 功能性需求158 8.3.2 非功能性需求159 8.4 解析用户需求160 8.4.1 解析用户需求的意义160 8.4.2 解析需求的3个步骤161 8.5 定义产品功能163 8.5.1 产品功能概述163 8.5.2 定义产品功能的3个步骤164 8.5.3 描述产品功能的3种方式167 8.5.4 描述产品功能的注意事项169 8.6 定义产品规格170 8.6.1 产品规格概述170 8.6.2 定义产品规格的3个步骤171 8.7 高质量产品需求的8个特征175 8.8 绘制产品状态转换图178 8.8.1 状态转换图概述178 8.8.2 状态转换图的价值178 8.8.3 状态转换图的组成要素179 8.8.4 绘制状态转换图的步骤181 8.8.5 绘制状态转换图的注意事项183 8.9 本章小结184 第9章 优先级:排列产品需求的实现顺序187 9.1 产品需求优先级排序188 9.1.1 优先级排序的概念188 9.1.2 优先级排序的意义188 9.2 优先级排序的思路189 9.2.1 从产品定位与产品原则出发189 9.2.2 影响优先级的14个关键因素190 9.2.3 排列需求优先级的4种方法195 9.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5 9.4 设计需求层次理论198 9.5 KANO模型201 9.5.1 KANO模型的需求分类201 9.5.2 使用KANO模型的4个步骤205 9.6 MoSCoW方法211 9.6.1 必须具备的212 9.6.2 应该具备的212 9.6.3 可以具备的213 9.6.4 不会具备的213 9.6.5 MoSCoW方法小结213 9.7 本章小结214 第10章 概念生成:构思满足产品需求的方案217 10.1 产品概念生成概述218 10.1.1 产品概念生成的定义218 10.1.2 概念生成中常见的问题219 10.1.3 结构化的概念生成方法219 10.2 澄清问题220 10.2.1 通过功能建模澄清问题221 10.2.2 通过关键路径澄清问题224 10.2.3 集中精力于关键子问题225 10.3 外部搜索225 10.3.1 领先用户研究226 10.3.2 专家咨询227 10.3.3 专利检索228 10.3.4 文献检索229 10.3.5 标杆管理230 10.4 内部搜索231 10.4.1 头脑风暴法232 10.4.2 SCAMPER方法235 10.4.3 思维导图法237 10.4.4 6-3-5方法238 10.5 系统搜索240 10.5.1 概念分类树240 10.5.2 概念组合表243 10.6 本章小结244 第11章 概念选择:评估并选出最佳的概念246 11.1 产品概念选择概述247 11.1.1 产品概念选择的定义247 11.1.2 常见的概念选择方法247 11.1.3 概念选择中的注意事项248 11.1.4 结构化的概念选择方法249 11.2 概念筛选法250 11.2.1 建立评估基准251 11.2.2 建立决策矩阵252 11.2.3 评估产品概念252 11.2.4 进行概念排序253 11.2.5 整合优化概念253 11.2.6 选择产品概念254 11.3 概念评分法254 11.3.1 建立决策矩阵255 11.3.2 评估产品概念255 11.3.3 对概念进行排序256 11.3.4 整合优化概念257 11.3.5 选择产品概念257 11.4 本章小结258 第12章 概念测试:获取用户对概念的反应259 12.1 产品概念测试概述260 12.1.1 产品概念测试的定义260 12.1.2 产品概念测试的意义260 12.2 产品概念测试的流程262 12.2.1 明确概念测试的目的262 12.2.2 确定产品的种子用户263 12.2.3 明确产品的价值264 12.2.4 确定概念的测试方案266 12.2.5 开展产品概念测试268 12.2.6 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270 12.3 本章小结271 第13章 工业设计:构建产品的形式与功能273 13.1 设计概述274 13.1.1 什么是设计274 13.1.2 设计的分类274 13.2 工业设计概述275 13.2.1 什么是工业设计275 13.2.2 工业设计的价值276 13.3 工业设计的流程278 13.3.1 明确设计问题278 13.3.2 产品设计分析279 13.3.3 构思产品概念279 13.3.4 深化产品概念280 13.3.5 设计方案评审281 13.3.6 生产前准备282 13.4 工业设计的材料与工艺283 13.4.1 塑料材质及其工艺284 13.4.2 金属材料及其工艺285 13.5 工业设计的原则286 13.5.1 好设计的10项原则286 13.5.2 德雷福斯的5项工业设计原则287 13.5.3 界面设计的8项黄金原则288 13.6 本章小结289 第14章 产品原型:验证设计方案与产品概念291 14.1 产品原型概述292 14.1.1 什么是产品原型292 14.1.2 产品原型的价值293 14.1.3 产品原型的分类294 14.2 软件原型295 14.2.1 软件原型概述295 14.2.2 低保真原型297 14.2.3 高保真原型301 14.2.4 软件原型小结303 14.3 硬件原型303 14.3.1 硬件产品原型概述303 14.3.2 硬件原型的分类304 14.3.3 硬件原型的使用308 14.4 构建产品原型的步骤308 14.4.1 明确制作原型的目的308 14.4.2 选择合适的原型种类309 14.4.3 选择工具并设计原型310 14.5 制作各类产品原型的流程310 14.5.1 制作软件原型的流程310 14.5.2 制作硬件原型的流程311 14.5.3 制作电子硬件原型的流程312 14.6 原型设计的注意事项314 14.7 本章小结315 第15章 可用性测试:让产品易于理解和使用317 15.1 可用性测试概述318 15.1.1 可用性概述318 15.1.2 可用性测试318 15.1.3 可用性测试的价值318 15.1.4 可用性测试的分类319 15.2 可用性测试的两种方法319 15.2.1 分析法320 15.2.2 实验法320 15.2.3 分析法与实验法的关系321 15.3 启发式评估的原则和步骤322 15.3.1 启发式评估概述322 15.3.2 启发式评估的10项原则322 15.3.3 启发式评估的6个步骤323 15.3.4 启发式评估的局限性325 15.4 用户测试的方法和步骤326 15.4.1 用户测试概述326 15.4.2 用户测试的3种方法326 15.4.3 用户测试的8个步骤328 15.5 可用性测试的常见问题338 15.6 本章小结339 第16章 法律安规:产品的专利与安规认证340 16.1 知识产权概述341 16.1.1 知识产权的概念341 16.1.2 知识产权的特征341 16.1.3 知识产权的类别341 16.2 产品专利概述342 16.2.1 产品专利的相关概念342 16.2.2 专利的优势和劣势344 16.2.3 中国的专利概况346 16.2.4 专利的4个使用技巧349 16.3 产品认证概述350 16.3.1 产品认证和标准350 16.3.2 认证的分类352 16.3.3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353 16.3.4 认证的价值354 16.3.5 常见的产品认证354 16.4 申请认证的时机和策略358 16.5 本章小结359 第17章 定价决策:制定产品价格与定价策略361 17.1 产品定价策略概述362 17.1.1 制定定价策略的思路362 17.1.2 制定定价策略的时机362 17.1.3 常见的产品定价策略363 17.2 基本产品成本定价363 17.2.1 基于产品成本定价概述363 17.2.2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364 17.2.3 基于产品成本定价的方法364 17.3 基于目标用户定价367 17.3.1 基于目标用户定价概述367 17.3.2 基于目标用户定价的方法368 17.4 基于竞争对手定价370 17.4.1 基于竞争对手定价概述370 17.4.2 基于竞争对手定价的方法371 17.5 市场撇脂定价372 17.5.1 市场撇脂定价概述372 17.5.2 市场撇脂定价的适用条件372 17.5.3 市场撇脂定价的优势373 17.5.4 市场撇脂定价的劣势374 17.6 市场渗透定价375 17.6.1 市场渗透定价概述375 17.6.2 市场渗透定价的适用条件376 17.6.3 市场渗透定价的优势376 17.6.4 市场渗透定价的劣势377 17.7 本章小结378 第18章 上市策划:产品发布前的准备工作380 18.1 产品发布概述381 18.2 制定产品发布检查清单381 18.2.1 产品发布检查清单概述381 18.2.2 产品发布检查清单的价值382 18.2.3 产品发布检查清单的内容382 18.3 撰写产品白皮书385 18.3.1 产品白皮书概述385 18.3.2 产品白皮书的价值385 18.4 撰写产品FAQ385 18.4.1 产品FAQ概述385 18.4.2 产品FAQ的价值386 18.4.3 撰写FAQ的步骤386 18.4.4 撰写FAQ的注意事项388 18.5 撰写新闻稿388 18.5.1 新闻稿概述388 18.5.2 撰写新闻稿的思路389 18.5.3 新闻稿的其他用途390 18.6 制作产品视频390 18.6.1 产品视频概述390 18.6.2 产品宣传视频390 18.6.3 功能演示视频391 18.6.4 售后维护视频391 18.6.5 制作产品视频391 18.7 设计产品着陆页393 18.7.1 产品着陆页概述393 18.7.2 产品着陆页的价值393 18.7.3 着陆页的CTA设计393 18.7.4 产品着陆页的测试394 18.8 制定产品发布策略394 18.8.1 策划新品发布会395 18.8.2 策划产品众筹398 18.9 制定售后服务策略400 18.9.1 售后服务概述400 18.9.2 售后服务的价值401 18.9.3 售后服务策略的分类401 18.9.4 制定售后服务策略402 18.10 本章小结403 ---------------------------8071120 - 策略产品经理实践--------------------------- 前言 第1章 全面认识策略产品经理001 1.1 策略产品经理的定义001 1.2 策略产品经理的分类与职责004 1.2.1 策略产品经理vs功能产品经理004 1.2.2 策略产品经理的三种类型及其职责008 1.3 策略产品经理的职业前景011 1.4 策略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013 1.4.1 团队配置:策略团队的工作分工013 1.4.2 个人配置:策略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内容019 1.5 对策略产品经理的认识024 1.6 本章小结028 第2章 内容型产品的推荐策略029 2.1 推荐策略初探029 2.1.1 内容推荐定义030 2.1.2 推荐系统的指标体系034 2.1.3 推荐系统的极限037 2.2 推荐系统的基础知识038 2.2.1 推荐模型的基础知识038 2.2.2 树状结构与网状树形结构041 2.2.3 分类/标签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042 2.2.4 精确率和召回率的理解方式049 2.3 三种不同形式内容型产品的推荐策略050 2.3.1 PGC产品的内容推荐策略050 2.3.2 连载类内容的推荐策略052 2.3.3 社区的内容推荐策略056 2.4 本章小结062 第3章 主观评估:科学的“玄学”063 3.1 主观评估的分类和常用手段064 3.1.1 为什么需要主观评估064 3.1.2 主观评估的三个特点066 3.1.3 主观评估的两种常用手段067 3.2 主观评估的方法论072 3.2.1 主观评估的三条关键准则072 3.2.2 用户价值观和平台价值观的关系076 3.2.3 抽样方法和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077 3.3 项目实例:有监督模型的通用分类器标注流程083 3.3.1 标准制定流程中的“求同存异”085 3.3.2 样本标注的标准流程088 3.3.3 模型训练与汇报模板090 3.3.4 实际工作中的关键节点及决策091 3.4 耐心等待“信号”出现093 3.5 本章小结096 第4章 多变量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石097 4.1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论099 4.1.1 确认问题101 4.1.2 拆解问题101 4.1.3 验证假设并寻找原因103 4.1.4 形成数据报告108 4.2 描述型统计量和统计学小知识111 4.2.1 描述型统计量的九值、三图、一表111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4.3 策略产品经理的SQL技能与常见分析案例126 4.3.1 SQL极简入门127 4.3.2 数据分析案例:男性向/女性向漫画Top10计算132 4.4 本章小结136 第5章 A/B测试:因果性的“钥匙”137 5.1 A/B测试的定义与应用139 5.1.1 A/B测试的背景139 5.1.2 A/B测试的定义和分类143 5.1.3 A/B测试上线流程147 5.2 假设检验的思想与基本方法151 5.2.1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151 5.2.2 假设检验:先提出需要检验的假设,再收集证据152 5.2.3 A/B测试中的内部效度156 5.3 A/B测试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指南161 5.3.1 A/B测试中的收益预估165 5.3.2 分流均匀性检验和小样本问题170 5.3.3 A/B测试的5个操作误区171 5.3.4 A/B测试的两种局限性173 5.4 本章小结174 第6章 策略产品经理项目实践175 6.1 策略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76 6.1.1 策略产品经理的“术”176 6.1.2 如何定义策略理想态184 6.1.3 策略产品经理的软素质186 6.2 “芝麻信用分”等社交资本的设计思路188 6.2.1 简单社交资本与复杂社交资本188 6.2.2 复杂社交资本的“道”和“术”189 6.2.3 复杂社交资本设计中的关键节点190 6.3 主观评估之职级评定问题193 6.3.1 对内指标和对外指标的“道”和“术”193 6.3.2 理想态的定义:职级评估问题195 6.3.3 职级评估问题的关键节点196 6.4 如何度量100年内最佳体育教练201 6.4.1 关于全局对内指标201 6.4.2 “最好教练”的理想态是什么203 6.4.3 使用ELO等级分进行数值设计205 6.5 内容型产品中,什么是优质内容207 6.5.1 什么是优质内容208 6.5.2 是否应该推荐优质内容209 6.5.3 “天使价值观”与“恶魔价值观”的人性选择题211 6.6 内容稀缺性的度量方法213 6.6.1 基于用户画像的度量214 6.6.2 基于A/B测试实验的度量216 6.7 内容型产品中关于评论的策略设计218 6.7.1 评论区的理想态是什么218 6.7.2 前置型策略设计220 6.7.3 后置型策略设计221 6.8 策略模型的构造法数值设计223 6.8.1 找到因子和因子的关系224 6.8.2 设计曲线的理想形状226 6.8.3 构造法设计公式的迭代思路228 6.9 本章小结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