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 华为公司数据管理部 杨爱国 |
| 丛书名 |
| 出版社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 9782011121434 |
| 简要 |
| 简介 |
|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华为数据之道---------------------------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从技术、流程、管理等多个维度系统讲解华为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的著作。华为是一家超大型企业,华为的数据底座和数据治理方法支撑着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多业态、差异化的运营。书中凝聚了大量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有价值的经验、方法论、规范、模型、解决方案和案例,不仅能让读者即学即用,还能让读者了解华为数字化建设的历程。 全书共10章,内容从逻辑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 第1章以非数字原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的挑战开篇,介绍了华为在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目标、愿景、蓝图和框架;第2章从企业政策和架构协同的角度,介绍了企业级的数据综合治理体系,理顺了数据与变革、运营、IT之间的协同关系,明确了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在业务;第3章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数据的管理方式和要点。 第二部分(第4~6章) 详细讲解了数据治理工作中的三项重点任务:信息架构、数据底座、数据服务。第4章介绍了信息架构的四个组件,给出了建设原则和核心要素,并引出了业务对象、过程、规则三项数字化的建设方向;第5章提出了数据底座建设的整体框架,介绍了数据湖和数据主题连接两个层次的建设实践;第6章以自助、高效、复用为数据服务的目的,提出了对数据进行搜索、加工和分析的消费过程管理方案。 第三部分(第7~9章) 系统总结了数据治理的三项关键能力:数据的全量感知、综合质量提升、可控共享。第7章以数字孪生的全量、无接触感知为目标,介绍了数据的硬感知和软感知两类能力;第8章基于PDCA框架,介绍了对企业业务数据异常的全面监控;第9章介绍了如何构建以元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框架,如何建立动静结合的数据保护与授权管理方案。 第四部分(第10章) 基于对“机器认知世界”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对数据治理未来的思考,畅想了AI治理、数据主权和数据生态建设。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奋斗密码--------------------------- . 本书上篇价值管理”,围绕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这三个层面,剖析企业管理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如何全力地创造价值;如何科学地评价价值;如何合理地分配价值。 本书中篇要素管理”,阐释与价值创造*密切的三个要素组织、干部、人才”,以及华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文化”。作者结合华为的管理实践,深度分析组织、干部、人才、文化”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们背后的相互支撑作用。 本书下篇体系管理”,重点介绍HRBP(业务伙伴)、HRCOE(领域专家)、HRSSC(人事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的三支柱如何在华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
| 目录 |
---------------------------华为数据之道---------------------------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1章 数据驱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1.1 非数字原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挑战2 1.1.1 业态特征:产业链条长、多业态并存3 1.1.2 运营环境:数据交互和共享风险高4 1.1.3 IT建设过程:数据复杂、历史包袱重4 1.1.4 数据质量:数据可信和一致化的要求程度高5 1.2 华为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6 1.2.1 华为数字化转型整体目标6 1.2.2 华为数字化转型蓝图及对数据治理的要求7 1.3 华为数据治理实践9 1.3.1 华为数据治理历程10 1.3.2 华为数据工作的愿景与目标12 1.3.3 华为数据工作建设的整体思路和框架12 1.4 本章小结15 第2章 建立企业级数据综合治理体系 2.1 建立公司级的数据治理政策18 2.1.1 华为数据管理总纲18 2.1.2 信息架构管理政策20 2.1.3 数据源管理政策21 2.1.4 数据质量管理政策22 2.2 融入变革、运营与IT的数据治理24 2.2.1 建立管理数据流程24 2.2.2 管理数据流程与管理变革项目、管理质量与运营之间的关系26 2.2.3 通过变革体系和运营体系进行决策26 2.2.4 数据治理融入IT实施27 2.2.5 通过内控体系赋能数据治理27 2.3 建立业务负责制的数据管理责任体系28 2.3.1 任命数据Owner和数据管家28 2.3.2 建立公司层面的数据管理组织29 2.4 本章小结33 第3章 差异化的企业数据分类管理框架 3.1 基于数据特性的分类管理框架35 3.2 以统一语言为核心的结构化数据管理36 3.2.1 基础数据治理39 3.2.2 主数据治理40 3.2.3 事务数据治理46 3.2.4 报告数据治理46 3.2.5 观测数据治理48 3.2.6 规则数据治理50 3.3 以特征提取为核心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52 3.4 以确保合规遵从为核心的外部数据管理54 3.5 作用于数据价值流的元数据管理56 3.5.1 元数据治理面临的挑战56 3.5.2 元数据管理架构及策略59 3.5.3 元数据管理60 3.6 本章小结71 第4章 面向“业务交易”的信息架构建设 4.1 信息架构的四个组件74 4.1.1 数据资产75 4.1.2 数据标准77 4.1.3 数据模型80 4.1.4 数据分布80 4.2 信息架构原则:建立企业层面的共同行为准则81 4.3 信息架构建设核心要素:基于业务对象进行设计和落地84 4.3.1 按业务对象进行架构设计84 4.3.2 按业务对象进行架构落地87 4.4 传统信息架构向业务数字化扩展:对象、过程、规则90 4.5 本章小结95 第5章 面向“联接共享”的数据底座建设 5.1 支撑非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底座建设框架98 5.1.1 数据底座的总体架构98 5.1.2 数据底座的建设策略100 5.2 数据湖:实现企业数据的“逻辑汇聚”101 5.2.1 华为数据湖的3个特点101 5.2.2 数据入湖的6个标准103 5.2.3 数据入湖方式106 5.2.4 结构化数据入湖109 5.2.5 非结构化数据入湖113 5.3 数据主题联接:将数据转换为“信息”117 5.3.1 5类数据主题联接的应用场景117 5.3.2 多维模型设计120 5.3.3 图模型设计125 5.3.4 标签设计130 5.3.5 指标设计132 5.3.6 算法模型设计135 5.4 本章小结139 第6章 面向“自助消费”的数据服务建设 6.1 数据服务:实现数据自助、高效、复用142 6.1.1 什么是数据服务144 6.1.2 数据服务生命周期管理149 6.1.3 数据服务分类与建设规范156 6.1.4 打造数据供应的“三个1”162 6.2 构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数据地图167 6.2.1 数据地图的核心价值167 6.2.2 数据地图的关键能力171 6.3 人人都是分析师175 6.3.1 从“保姆”模式到“服务+自助”模式175 6.3.2 打造业务自助分析的关键能力179 6.4 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从能“看”到能“管”187 6.4.1 数据赋能业务运营187 6.4.2 数据消费典型场景实践190 6.4.3 华为数据驱动数字化运营的历程和经验195 6.5 本章小结199 第7章 打造“数字孪生”的数据全量感知能力 7.1 “全量、无接触”的数据感知能力框架202 7.1.1 数据感知能力的需求起源:数字孪生202 7.1.2 数据感知能力架构205 7.2 基于物理世界的“硬感知”能力207 7.2.1 “硬感知”能力的分类207 7.2.2 “硬感知”能力在华为的实践213 7.3 基于数字世界的“软感知”能力215 7.3.1 “软感知”能力的分类215 7.3.2 “软感知”能力在华为的实践218 7.4 通过感知能力推进企业业务数字化220 7.4.1 感知数据在华为信息架构中的位置220 7.4.2 非数字原生企业数据感知能力的建设224 7.5 本章小结226 第8章 打造“清洁数据”的质量综合管理能力 8.1 基于PDCA的数据质量管理框架228 8.1.1 什么是数据质量228 8.1.2 数据质量管理范围229 8.1.3 数据质量的总体框架229 8.2 全面监控企业业务异常数据231 8.2.1 数据质量规则231 8.2.2 异常数据监控237 8.3 通过数据质量综合水平牵引质量提升243 8.3.1 数据质量度量运作机制243 8.3.2 设计质量度量245 8.3.3 执行质量度量248 8.3.4 质量改进253 8.4 本章小结256 第9章 打造“安全合规”的数据可控共享能力 9.1 内外部安全形势,驱动数据安全治理发展258 9.1.1 数据安全成为国家竞争的新战场258 9.1.2 数字时代数据安全的新变化258 9.2 数字化转型下的数据安全共享260 9.3 构建以元数据为基础的安全隐私保护框架261 9.3.1 以元数据为基础的安全隐私治理261 9.3.2 数据安全隐私分层分级管控策略263 9.3.3 数据底座安全隐私分级管控方案266 9.3.4 分级标识数据安全隐私271 9.4 “静”“动”结合的数据保护与授权管理272 9.4.1 静态控制:数据保护能力架构272 9.4.2 动态控制:数据授权与权限管理274 9.5 本章小结279 第10章 未来已来: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10.1 数据:新的生产要素282 10.1.1 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制度层面的肯定282 10.1.2 数据将进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283 10.1.3 数据资产的价值由市场决定284 10.2 大规模数据交互的企业数据生态285 10.2.1 数据生态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支撑286 10.2.2 数据主权是数据安全交换的核心287 10.2.3 国际数据空间的目标与原则289 10.2.4 多方安全计算强化数据主权291 10.3 摆脱传统手段的数据管理方式292 10.3.1 智能数据管理是数据工作的未来292 10.3.2 内容级分析能力提供资产全景图293 10.3.3 属性特征启发主外键智能联接293 10.3.4 质量缺陷预发现294 10.3.5 算法助力数据管理294 10.3.6 数字道德抵御算法歧视295 10.4 第四个世界:机器认知世界295 10.4.1 真实唯一的“物理世界”和五彩缤纷的“人类认知世界”295 10.4.2 映射“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数字世界”297 10.4.3 “数字世界”中的智能认知—“机器认知世界”298 10.5 本章小结299 ---------------------------华为奋斗密码--------------------------- 序言 上篇 价值管理 第一章 价值创造┊3 第一节 战略与客户价值┊6 一、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6 二、基于思想假设的《华为基本法》11 三、战略是基于客户价值创造16 第二节 价值客户的战略解码┊31 一、谁是你的价值客户32 二、帮助客户成功才能持续发展41 三、发展客户能力重于拉近关系42 四、马来西亚电信案例:客户不是猎物46 第三节 关键任务与价值管理┊49 一、瀑布式”与喷泉式”的目标管理50 二、目标是为客户创造价值54 三、用关键事件做驱动58 四、将规则转化为业务行动63 五、全营一杆枪打下飞机64 第二章 价值评价┊69 第一节 价值评价的导向┊69 一、以责任结果为导向70 二、以商业价值为导向72 第二节 价值评价的标准┊73 一、多打粮食永远没有止境74 二、增加土地肥力77 第三节 价值评价的方法┊78 一、价值与绩效79 二、述职与评价82 三、过程管理87 第四节 价值评价的误区┊89 一、KPI指标库89 二、360度评估91 三、员工满意度92 第五节 华为案例:绝对考核┊94 第三章 价值分配┊96 第一节 分配的目的是导向冲锋┊97 一、不让雷锋吃亏,向奋斗者倾斜97 二、力出一孔,利出一孔99 三、劳动和资本的分配关系102 四、警惕高工资、高福利的威胁104 第二节 基于贡献的价值分配形式┊106 一、薪酬与奖金107 二、机会与晋升113 三、虚拟股与TUP122 四、健康安全与退休计划129 五、华为案例:获取分享制132 第三节 非物质激励┊134 第四节 负向激励┊138 中篇 要素管理 第四章 熵增和耗散结构┊144 第五章 组织:精兵作战┊167 第一节 矩阵式组织┊168 一、客户与战略决定组织171 二、大平台支撑精兵作战172 三、拧麻花式的进化174 第二节 流程化组织┊175 第三节 项目型组织┊180 第四节 铁三角组织┊185 第五节 赋能型组织┊188 一、忠诚通过赋能产生价值189 二、训战结合和循环赋能191 三、华为大学和战略预备队192 第六节 打破组织边界┊196 第六章 干部:烧不死的鸟┊198 第一节 开放、妥协、灰度┊198 一、传承价值观,知恩畏罪199 二、黑暗中发出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200 三、不断改进端到端的业务流程201 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02 五、恰当把握开放、妥协、灰度205 第二节 将军是打出来的┊206 一、选拔标准:干部四力206 二、选拔程序:三权分立”209 三、考核机制:行为评价210 四、干部演化:主官主管212 第三节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214 一、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215 二、干部循环流动216 三、干部淘汰率10%218 四、监管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220 第四节 惰怠是最有害的腐败┊221 一、惶者生存221 二、作风八条223 三、惰怠十八条225 第七章 人才:奋斗者┊230 第一节 普通劳动者和奋斗者┊231 第二节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234 第三节 人力资本大于财务资本┊236 第四节 最佳时间、最佳角色、最佳贡献┊237 第五节 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239 第八章 文化:云雨沟┊241 第一节 以客户为中心┊243 一、战略以客户为中心244 二、产品和服务以客户为中心246 三、组织和流程以客户为中心247 四、文化以客户为中心247 第二节 以奋斗者为本┊249 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250 二、不让雷锋吃亏252 三、思想上艰苦奋斗253 第三节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255 第四节 自我批判┊259 一、自我批判是一种纠偏机制259 二、自我批判是一种能力261 三、从思想批判走向组织批判261 下篇 体系管理 第九章 HRBP:业务伙伴┊272 第一节 业务转身HRBP ┊273 第二节 HRBP角色定位┊275 第三节 HRBP角色履行┊278 第四节 HRBP赋能┊280 第十章 HRCOE:领域专家┊284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286 第二节 人才供应与配置┊290 一、外部人才招聘290 二、内部人才调配293 三、组织规模控制296 四、新员工导入298 第三节 任职资格与能力管理┊301 一、任职资格的等级及标准303 二、任职资格的推行和应用310 三、任职资格的挑战与变革315 第四节 绩效管理┊316 一、从客户价值到组织绩效318 二、从组织绩效到个人绩效320 三、绩效评估与校准323 四、绩效面谈与辅导326 第五节 薪酬与福利┊328 一、薪酬等级328 二、分灶吃饭329 三、调整机制331 第六节 培训与人才发展┊331 一、两大基因与收费模式333 二、培养制转为选拔制335 三、最优秀的人才培养更优秀的人336 四、从士兵到将军337 第十一章 HRSSC:共享中心┊340 一、HRSSC发展现状340 二、HRSSC的角色与使命342 三、华为实践344 后记┊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