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彼得德鲁克全集新版 18册套装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tker),[日]中内功(Isao Nakauchi)
丛书名
彼得·德鲁克全集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81217173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企业家社会是德鲁克留给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让人们对创新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这就是德鲁克在本书中为我们揭示的重点。 ---------------------------管理的实践--------------------------- 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 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 ·管理企业; ·管理管理者; ·管理员工和工作。 德鲁克的三个经典提问: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 ·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成果和绩效,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 ·外在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社会--------------------------- 本书能够使人们理解工业社会的本质、工业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以及工业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及其管理的全貌,提出了工业社会秩序问题:经济冲突、管理层与工会、工厂社区、管理职能问题的四个剖析,还提出了工业秩序的四个基本原理:消灭贫困、联邦制管理组织、工厂社区的自治性、作为公民的工会,认为真正能够解决就业与收入保障问题的是微观的经济主体——企业,而不是国家。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即使在平庸者的领导下,许多企业和政府也能够生存很长一段时间,但在非营利组织,领导能力的平庸则会立即暴露出来。因为非营利性组织的成功与否不只一条评价标准,而是有一系列的标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平衡和统筹兼顾,综合考虑评价业绩的一系列标准。本书关注: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使命的重大区别;究竟什么是“非营利性工作”的成果;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及获得运营资金的策略;因大量依赖志愿者,导致无法推行强制性命令,由此而引起的进行机构改革和调整的种种挑战;由于资源的限制,对非营利组织来说,有计划地放弃显得非常重要;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工作重点应该是思考组织使命、实现组织目标、展现组织的社会价值。 ---------------------------巨变时代的管理--------------------------- 预测未来并不十分困难,只是毫无意义。 已经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始终远比预测重要得多。 组织雇用管理者的目的就是执行和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管理者必须通过思考和利用已经发生的变革完成自己的使命。 过去50年来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管理的假设、规律和惯例已经发生改变。 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成为管理者的关键性资源和组织的基础。 在世界经济中,新的权力中心,持续增长的新兴市场和行业层出不穷。 在这个转型的世纪,社会和政府的变革才是量大的变革。 ---------------------------工业人的未来--------------------------- 这是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工业社会三部曲之一。作者在其中通过详尽的历史事实与数据力图解构工业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帮助读者理解工业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及其管理的全貌。作者在其中强调了社会正常运行需要保证每个人有明确的社会地位,拥有正当的社会权力,按照整体目标发挥社会功能;而工业社会要维持运行则需要确保能够把企业当作一个社区,并赋予其社会地位、社会权力和社会功能。 ---------------------------动荡时代的管理--------------------------- 本书告诉管理者应该做什么,要求管理者关注行动而非理解,关注决策而非分析。最高管理层的结构、组成及其成员的资格将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完成自身重构的同时,最高管理层还必须持续关注环境的动荡、世界经济的形成、员工社会的出现以及企业在政治程序、政治概念和社会政策方面的作用。中级管理层将必须学会与那些他们不能直接控制的人合作,跨国工作,建立、维护和运行组织的系统,承担更多传统意义上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一线主管则必须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助手”“支持者”和“导师”。本书所宣扬的主题就是:“不要耍小聪明,要尽职尽责。” ---------------------------管理前沿--------------------------- 本书收录的大部分文章来自《华尔街日报》《公司》等著名的报纸和杂志,每一篇都展现出德鲁克深邃的洞察力。从人类社会和管理实践悄悄发生的细微变化中,德鲁克先生发现:知识工作者将是未来企业的主宰,目标是激励员工工作的最佳动力,绩效是衡量管理者工作表现的最好砝码,等等。本书的书名为《管理前沿》,顾名思义,也就是德鲁克对未来企业成功经营的策略和方法的预测,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德鲁克一贯的前瞻视角。 ---------------------------最后的完美世界--------------------------- 就像四重奏的四个乐章构成一部完整的乐曲一样,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其第一部小说《最后的完美世界》由四个部分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奢华、生动、性感,再现了那个年代的风情,那个距离我们如此遥远,为了即将来临的动荡的现代而骚动着的年代。透过引人注目的那一群人的生活和梦想,彼得·德鲁克以优雅老练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引人入胜的时代画卷。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 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管理者亦是如此。 如果你问德鲁克他是干什么的,他会说他是个作家。这位作家在20世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大。他描写了各路人等、各种职业、各种背景、各种命运、各种性格,只有这些“社会图像”中的人物才能反映出社会的面貌,而社会终究正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组合而成的,本书足以证明德鲁克是最有实力的随笔写手。 德鲁克自称,从写第一本书开始,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彻底,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本书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将从管理的新范式、战略、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和自我管理6个方面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德鲁克论管理--------------------------- 《德鲁克论管理》收录了一系列德鲁克最有价值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和发现,可以看作是对德鲁克的著作最有深度的介绍。德鲁克用他独特的视角,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读者去追溯工作场所重大变革的演化过程,并且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管理者在平衡变革和连续性之间所扮演的角色。 ---------------------------行善的诱惑--------------------------- 《行善的诱惑》是大师精湛智慧的又一结晶。书中,海因茨·齐默曼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者。二十年间,他唯才是举,大胆创新,广纳能人贤士,将圣杰罗姆大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教区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声誉斐然的全国知名学府,甚至与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领先的研究性大学并驾齐驱,实力相当。他成就斐然,屡获殊荣。他抱负远大,致力于“一流的天主教大学”的办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上帝继续增光”。可是,这样一名叱咤风云的强势领导者,却被一个不称职的教职工搅扰了内心的平静……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管理最初只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则之上: ·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就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 ·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但他们的工作方式却千差万别。 ·每个企业都要有责任坚定不移地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价值观。 ·管理必须随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每个企业内部都拥有具备不同技术与知识、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 ·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净收益或净损失本身,都不足以衡量管理与企业的工作业绩。 ·对所有企业来讲,结果只存在于企业外部,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一个管理者只有能够理解这些原则,才能成为一个不断获取成功的、成绩斐然的管理者。 ---------------------------公司的概念--------------------------- 工业社会三部曲:《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和《新社会》,使人们能够理解工业社会的本质,理解工业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理解工业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及其管理的全貌。 基于对通用汽车公司的调研,本书首次尝试揭示一个组织实际上是如何运行的,它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和遵循的基本原理。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 人口因素与信息革命的巨变,制造业的衰微,劳动力的裂变,知识工作者的崛起,这些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就是本书的主题。变化已经出现,下一个社会已经到来,这是不可逆转的。在未来的10~15年,甚至可能在更长的时间内,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将是应对这些造就下一个社会的重大变化。管理者必须利用这些变化,并将之转变成企业的机会。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德鲁克对话“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 本书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的对话录。他们的对话涉及当时经济世界出现的变化,明确指出了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尤其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挑战。 这些经济变化对单个国家及经济意味着什么? 这些变化对相关经济体意味着什么? 这些变化对社会、对个别企业、对职业人士及企业高管意味着什么? 这些就是德鲁克和中内功探讨的问题,他们用精彩的洞见,分析了亚洲未来的经济角色。 ---------------------------管理未来---------------------------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出现,对系统性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需求,要求未来的管理者具备全新的素质。彼得·德鲁克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些试图正确应对世界变革的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倾听这位智者的声音。本书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未来企业的竞争战略必须基于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 (2)知识社会来临,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也意味着一种新型管理方式。 (3)对于知识社会的管理者,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变得至关重要。 (4)未来的经理人需要具备全新的素质和技能。
目录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
序言
引言 企业家经济 / 1
第一部分 创新实践
第1章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 25
第2章 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 36
第3章 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 45
第4章 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 68
第5章 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 81
第6章 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 90
第7章 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 105
第8章 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 118
第9章 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 128
第10章 聪明的创意 / 156
第11章 创新的原则 / 160
第二部分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第12章 企业家管理 / 171
第13章 企业家企业 / 175
第14章 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 206
第15章 新企业 / 218
第三部分 企业家战略
第16章 “孤注一掷” / 241
第17章 “攻其软肋” / 253
第18章 生态利基 / 268
第19章 改变价值和特征 / 281
结论 企业家社会 / 293
推荐阅读书籍 / 309



---------------------------管理的实践---------------------------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彼得·德鲁克自序 全面探讨管理学的第一本著作
概论 管理的本质
第1章 管理层的角色 / 3
第2章 管理层的职责 / 6
第3章 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 17
第一部分管理企业
第4章 西尔斯公司的故事 / 25
第5章 企业是什么 / 32
第6章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 47
第7章 企业的目标 / 62
第8章 今天的决策,明天的成果 / 89
第9章 生产的原则 / 96
第二部分 管理管理者
第10章 福特的故事 / 113
第11章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 122
第12章 管理者必须管理 / 139
第13章 组织的精神 / 146
第14章 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 / 163
第15章 培养管理者 / 184
第三部分 管理的结构
第16章 企业需要哪一种结构 / 195
第17章 建立组织结构 / 205
第18章 大企业、小企业和成长中的企业 / 232
第四部分 管理员工和工作
第19章 IBM的故事 / 261
第20章 雇用整个人 / 268
第21章 人事管理是否已告彻底失败 / 279
第22章 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 294
第23章 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 308
第24章 经济层面 / 318
第25章 主管 / 324
第26章 专业人员 / 334
第五部分 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
第27章 管理者及其工作 / 345
第28章 做决策 / 355
第29章 未来的管理者 / 374
结语 管理层的责任 / 382



---------------------------新社会---------------------------


出版说明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
1993年版序
1962年版序
引言 工业时代的革命 / 1
第一部分 工业企业
第1章 新社会秩序 / 23
第2章 现代社会中的企业 / 32
第3章 对企业的剖析 / 45
第4章 “避免亏损”法则 / 61
第5章 更高产出法则 / 74
第6章 盈利性和业绩 / 79
第二部分 工业秩序问题剖析之一:经济冲突
第7章 真正的问题在于工资的冲突 / 89
第8章 工人对产量提高的抵制 / 97
第9章 工人对盈利的敌视 / 104
第三部分 工业秩序问题剖析之二:管理层与工会
第10章 管理层是否能够成为合法的治理机构 / 117
第11章 工会组织能否长久存在 / 124
第12章 工会需求与共同福利 / 133
第13章 工会领导者的困境 / 149
第14章 企业员工分化的忠心 / 167
第四部分 工业秩序问题剖析之三:工厂社区
第15章 个人对于地位和职责的要求 / 175
第16章 需要“管理者态度” / 182
第17章 工作中的人 / 194
第18章 真的缺乏机会吗 / 210
第19章 沟通缺口 / 218
第20章 “投币机论”与“萧条休克症” / 224
第五部分 工业秩序问题剖析之四:管理职能问题
第21章 管理工作的三重性 / 233
第22章 管理者为什么不履行自己的职责 / 244
第23章 未来的管理者从哪里来 / 251
第24章 规模大是良好管理的障碍吗 / 256
第六部分 工业秩序原理之一:消灭贫困
第25章 劳动力作为资本性资源 / 261
第26章 可预见收入与就业 / 264
第27章 利润中的工人利益 / 278
第28章 失业的威胁 / 287
第七部分 工业秩序原理之二:联邦制管理组织
第29章 “组织学就是研究人的学问” / 299
第30章 分权制与联邦制 / 304
第31章 竞争性市场对管理来说是必要的吗 / 315
第八部分 工业秩序原理之三:工厂社区的自治性
第32章 社区的治理与企业的管理 / 321
第33章 管理层必须真正管理 / 329
第34章 工人及其社区自治机构 / 339
第35章 工厂社区自治机构与工会 / 349
第九部分 工业秩序原理之四:作为公民的工会
第36章 理性工资政策 / 361
第37章 工会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民众 / 369
第38章 罢工何时会变得不堪忍受 / 377
结论 一个自由的工业社会 / 381
1962年版后记 / 397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首先确立使命:领导者角色 / 1
1 奉献精神 / 3
2 领导工作充满艰险 / 9
3 设定新目标:弗朗西斯·赫塞尔宾
访谈录 / 30
4 领导者负债:马克斯·德普雷访谈录 / 38
5 小结:实践原则 / 45
第二章 从使命到成果:市场营销、创新和基金发展的有效战略 / 51
1 实现理想 / 53
2 制胜战略 / 60
3 定义市场:菲利普·科特勒访谈录 / 75
4 构建捐赠群体:达德利·哈夫纳访谈录 / 87
5 小结:实践原则 / 99
第三章 绩效管理:绩效的定义与测评 / 105
1 无底线时如何确定底线 / 107
2 不该做的和该做的:基本规则 / 114
3 有效决策 / 123
4 如何落实学校职责:艾伯特·尚克访谈录 / 133
5 小结:实践原则 / 141
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关系网络:职员、董事会、志愿者和社区 / 147
1 人力资源决策 / 149
2 重要关系 / 161
3 从志愿者到义工:利奥·巴特尔神甫访谈录 / 166
4 卓有成效的董事会:戴维·哈伯德牧师访谈录 / 175
5 小结:实践原则 / 184
第五章 自我发展:个人、管理者和领导者 / 189
1 勇于承担责任 / 191
2 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 / 197
3 非营利组织是第二职业:罗伯特·比福德访谈录 / 206
4 非营利组织的女性主管:罗克珊·斯皮策-莱曼
访谈录 / 212
5 小结:实践原则 / 222
译者后记 / 227



---------------------------巨变时代的管理---------------------------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
前言
专访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执行者 / 1
第一部分 管理
第1章 经营之道 / 19
第2章 应对不确定性的计划 / 34
第3章 五种致命的经营失误 / 39
第4章 管理家族企业 / 44
第5章 总统六准则 / 50
第6章 网络社会的管理 / 55
第二部分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第7章 组织的新社会 / 65
第8章 三种团队 / 82
第9章 零售业的信息革命 / 87
第10章 不做数据的文盲;掌握该掌握的内容 / 92
第11章 我们需要的是衡量手段,而非计算 / 96
第12章 管理者今天需要的信息 / 100
第三部分 经济
第13章 世界经济在贸易方面的教训 / 119
第14章 美国经济力量的转移 / 136
第15章 寻找新兴市场 / 141
第16章 环太平洋地区与世界经济 / 145
第17章 日本有限公司走到尽头了吗 / 148
第18章 疲软的美元反倒让日本如虎添翼 / 155
第19章 新兴的超级力量:海外华人 / 160
第四部分 社会
第20章 社会变革的世纪 / 167
第21章 非营利组织的长足发展让我们获益匪浅 / 216
第22章 知识工作和性别角色 / 222
第23章 彻底改造政府 / 226
第24章 民主国家会赢得和平吗 / 245
专访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 / 268



---------------------------工业人的未来---------------------------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序言
第1章 工业社会之战/ 1
第2章 什么是功能性社会/ 14
第3章 19世纪的重商主义社会/ 29
第4章 20世纪的工业现实/ 52
第5章 希特勒主义的挑战与失败/ 90
第6章 自由社会和自由政府/ 102
第7章 从卢梭到希特勒/ 130
第8章 1776年的保守主义反革命/ 146
第9章 保守之路/ 179
译后记/ 202



---------------------------动荡时代的管理---------------------------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前言
第1章 管理基本要素 / 1
针对通货膨胀的调整 / 2
面向流动资金和财务实力的管理 / 5
管理生产力 / 7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 15
生存成本与利润错觉 / 20
第2章 面向明天的管理 / 30
把资源向成果集中 / 30
抛弃昨天 / 32
管理增长 / 35
管理创新和改变 / 38
面向明天的经营战略 / 50
给管理者的计分卡 / 57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 / 62
新现实 / 64
生产分工:跨国一体化 / 81
新的消费市场 / 95
对管理战略的影响 / 101
从“劳动力”到“劳动大军” / 104
强制退休年龄的终结 / 110
“双头怪” / 116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机会需求 / 120
对冗余规划的需求 / 129
第4章 动荡环境中的管理 / 137
一体化的世界经济 / 139
跨国的世界货币 / 140
主权的终结 / 146
破裂的世界政治 / 151
世界经济中的“近发达”国家 / 154
面向世界经济的经营政策 / 160
员工社会 / 164
“权力追随财产” / 172
工会还能幸存吗 / 182
作为政治组织的企业 / 187
特定政治环境中的管理 / 199
结 论 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 204
译者后记 / 211



---------------------------管理前沿---------------------------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前言
访谈录 与睿智长者一席谈 / 1
第一部分 经济
第1章 转变后的世界经济 / 21
第2章 美国的创业性就业机制 / 46
第3章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必将失败 / 51
第4章 变化中的跨国企业 / 56
第5章 货币风险管理 / 61
第6章 出口市场与国内政策 / 66
第7章 欧洲在高科技上的企图心 / 70
第8章 我们能向德国人学习什么 / 75
第9章 进入日本市场 / 79
第10章 和日本做生意:有效的办法 / 84
第11章 敌对性贸易的危险 / 89
第12章 当代先知:熊彼特还是凯恩斯 / 94
第二部分 人
第13章 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 / 107
第14章 衡量白领工作者的生产率 / 116
第15章 一线监督员的没落 / 120
第16章 薪水过高的管理者:贪欲的结果 / 124
第17章 超龄管理者:保持企业的青春活力 / 129
第18章 向职业学院付学费 / 134
第19章 工作与人:日益增长的不协调 / 138
第20章 素质教育:新的发展领域 / 143
第三部分 管理
第21章 管理:成功所带来的问题 / 149
第22章 控制参谋工作 / 173
第23章 精简中层管理 / 177
第24章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 182
第25章 工会变得过时了吗 / 187
第26章 工会的灵活性:为什么现在必不可少 / 192
第27章 管理是一门人文学科 / 197
第四部分 组织
第28章 恶意收购及其危害性 / 207
第29章 成功兼并的五条原则 / 231
第30章 创新型组织 / 235
第31章 零增长企业 / 240
第32章 为什么自动化会带来利润 / 244
第33章 IBM的沃森:放眼未来 / 247
第34章 贝尔系统解体的教训 / 260
第35章 社会需求和企业机遇 / 289
后记 社会创新:管理的新领域 / 307
致谢 / 320
译者后记 / 322



---------------------------最后的完美世界---------------------------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前言
第一篇 索别斯基
第1章 亨里埃塔 / 3
第2章 玛吉特 / 40
第3章 约瑟法 / 52
第4章 欧文爵士 / 65
第5章 哥尔多尼故事一则 / 76
第二篇 辛顿
第6章 恐惧 / 85
第7章 弗雷迪·班克罗夫特 / 88
第8章 黎曼的曼特罗 / 98
第9章 哥廷根 / 114
第10章 梅莉莎 / 121
第11章 伊莱恩 / 137
第12章 决定 / 145
第三篇 莫森索尔
第13章 银行家 / 155
第14章 谢拉 / 179
第15章 苏西 / 193
第16章 回家 / 206
第四篇 致音乐
第17章 勒娜特 / 213
第18章 珀凯茨家族 / 222
第19章 亚瑟 / 233
第20章 保罗 / 241
第21章 玛丽亚 / 254
第22章 《致音乐》 / 261
译者后记 / 267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新版序
旁观者的诞生
第一部分 来自亚特兰蒂斯的报告 / 1
第1章 老奶奶与20世纪 / 3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 / 21
第3章 怀恩师 / 65
第4章 真假弗洛伊德 / 89
第5章 伯爵与女伶 / 108
第二部分 旧世界里的年轻人 / 131
第6章 波拉尼这一家 / 133
第7章 基辛格的再造恩人 / 154
第8章 怪兽与绵羊 / 173
第9章 英国最后一个异议分子 / 187
第10章 弗里德伯格的世界 / 205
第11章 银行家的女人 / 237
第三部分 无私天真的夕阳岁月 / 245
第12章 美国报阀鲁斯 / 247
第13章 荒野上的先知 / 270
第14章 斯隆的专业风采 / 284
第15章 无私天真的夕阳岁月 / 327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前言
鸣谢
第1章 管理的新范式 / 1
第2章 战略:新的必然趋势 / 47
第3章 变革的引导者 / 80
第4章 信息挑战 / 106
第5章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 / 152
第6章 自我管理 / 184
译者后记 / 227



---------------------------德鲁克论管理---------------------------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引言
序言
第一部分  经理人的责任
第1章 事业理论:经营假说 / 3
过去赖以成功的经营假说如今已经失效 / 4
事业理论的三个部分和四项特征 / 12
事先建立预警措施应对变化 / 16
特别留意初期警讯 / 18
重新构建事业理论 / 20
第2章 有效的决策 / 23
决策过程中六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 24
对问题进行分类 / 25
准确定义问题 / 29
将解决方案具体化 / 31
做出“正确”而非“可接受”的决策 / 33
将具体行动纳入决策中 / 35
反馈:不断检视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39
结论 / 41
第3章 如何做人事决策 / 42
人事决策的基本原则 / 43
人事决策的重要步骤 / 45
高风险的决策 / 49
第4章 小构想,大作用 / 53
构想的创业本质 / 54
商业银行 / 55
化工行业 / 57
现代批发业 / 57
大规模分销 / 58
折扣连锁店 / 59
IBM / 60
西尔斯 / 60
巴塔 / 61
化创意为创业构想 / 62
结论 / 65
第5章 创新的原则 / 66
创新机会的七大来源 / 67
掌握创新的简单原则 / 78
第6章 企业经营绩效的管理 / 81
摒弃陈词滥调 / 82
收入VS.成本 / 85
集中优势力量 / 88
提升经营绩效的三大步骤 / 90
分析事实 / 92
下一步该做什么 / 95
决定优先次序的决策 / 96
结论 / 98
第二部分  执行者的世界
第7章 管理者真正需要的信息 / 103
从成本会计到产出控制 / 105
从法律幻觉到经济现实 / 108
取得创造财富的信息 / 112
从组织外部取得变革信息 / 119
结论 / 122
第8章 新型组织的到来 / 123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诞生 / 124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管理议题 / 129
经理人的管理挑战 / 131
结论 / 136
第9章 组织化的新社会 / 138
不学习,就淘汰 / 140
建立有效管理变革的机制 / 142
组织文化应超越所在社区 / 145
组织与社会责任 / 146
组织是经由特定目的而成形的 / 148
组织与成员的新关系 / 150
工作团队是未来的组织形态 / 153
结论 / 156
第10章 企业可以向非营利组织学习什么 / 160
使命的强大影响力 / 162
有效运用董事会的功能 / 166
需求、训练与责任 / 169
结论 / 173
第11章 新生产力的挑战 / 175
如何让知识工作者更聪明地工作 / 178
工作贫瘠化破坏了生产力 / 182
服务性工作如何界定绩效 / 184
问问基层工作人员吧 / 187
结论 / 189
第12章 管理与这个世界的课题 / 192
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 / 193
做得更聪明,而非做得更卖力 / 195
来自管理本身的新课题/ 197
教育是最大的管理课题 / 199
改变劳资对立的养老金社会主义 / 202
许多基本问题仍然有待克服 / 205
结论 / 208
第13章 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经理人:德鲁克专访 / 212
注释 / 229



---------------------------行善的诱惑---------------------------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第一部 / 1
第二部 / 35
第三部 / 81
第四部 / 127
译者后记 / 171r>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李维安)
自序
第一部分 管理篇
第1章 作为一种社会功能与人文艺术的管理 / 3
第2章 管理的维度 / 13
第3章 企业的宗旨和使命 / 17
第4章 非营利组织带给商业界的启示 / 41
第5章 社会影响和社会问题 / 54
第6章 管理的新范式 / 73
第7章 当今管理者需要的信息 / 98
第8章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 116
第9章 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 / 130
第10章 企业家企业 / 139
第11章 新企业 / 147
第12章 企业家战略 / 166
第二部分 个人篇
第13章 务必要学会卓有成效 / 199
第14章 注重贡献 / 215
第15章 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价值观 / 225
第16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 233
第17章 有效的决策 / 249
第18章 发挥沟通作用 / 269
第19章 领导是一种工作 / 276
第20章 创新的原则 / 280
第21章 管理你的下半生 / 288
第22章 知识型人才 / 296
第三部分 社会篇
第23章 社会变革的世纪:知识社会的兴起 / 307
第24章 企业家社会的到来 / 327
第25章 通过社会部门获取公民权 / 334
第26章 从分析到感知:新的世界观 / 341
后记 未来的挑战 / 350



---------------------------公司的概念---------------------------


出版说明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
1993年版序
1983年版序
初版序
第1章 一国之内的资本主义 / 1
第2章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 / 16
1 生产型组织 / 16
2 分权 / 31
3 运行机制 / 53
4 小企业合伙人 / 72
5 分权管理可以成为典范吗 / 84
第3章 作为社会性组织的公司 / 95
1 美国人的信仰 / 95
2 工头:工业社会的中产阶级 / 119
3 工人 / 128
第4章 工业社会的经济政策 / 153
1 “规模庞大的祸因” / 153
2 生产是为了“有用”,还是为了“盈利” / 168
3 充分就业可能达到吗 / 194
1983年版跋 / 217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信息社会
第1章 超越信息革命 / 3
第2章 互联网引爆的世界 / 19
第3章 从电脑普及到信息普及 / 32
第4章 电子商务是最重大的挑战 / 43
第5章 新经济还未出现 / 47
第6章 新千年的首席执行官 / 59
第二部分商机
第7章 创业者与创新 / 71
第8章 他们是人,不是雇员 / 85
第9章 金融服务:不创新就灭亡 / 99
第10章 超越资本主义 / 112
第三部分变化中的世界经济
第11章 伟大机构的崛起 / 129
第12章 全球化经济与民族国家 / 134
第13章 社会优先 / 148
第14章 城市的文明进程 / 163
第四部分下一个社会
第15章 下一个社会 / 171
致谢 / 219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德鲁克对话“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序言
第一部分   挑战的时代
第1章 中国带来的挑战 / 3
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未来会如何 中内功 / 3
中国市场的风险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大……
但机遇太大,不容忽视 彼得·德鲁克 / 4
只有无形基础设施的发展,才能给中国带去繁荣;
而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的使命 中内功 / 13
只有以流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才能造就中国
所需的人力资源 彼得·德鲁克 / 19
第2章 无国界世界带来的挑战 / 22
对于日本产业“空洞化”,以及日本在无国界世界中扮演
的角色,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全球性经济集团的理想
安排是怎么样的 中内功 / 22
没必要对日本经济感到悲观。对“空洞化”的担心来自
谬误 彼得·德鲁克 / 24
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政府间援助,而需要与发达国家私营企业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彼得·德鲁克 / 36
管理要学会在全球、区域和地方三个层面上维持
平衡 彼得·德鲁克 / 39
知识在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内功 / 43
第3章 “知识型社会”带来的挑战 / 51
当前的教育制度无法为“知识型社会”培养人才 中内功 / 51
日本的教育体系本身并没有错。日本有自己的一套创造力
和独创性形式 彼得·德鲁克 / 52
在知识型社会中,不断学习是关键。智慧一直是“受过良好
教育”的含义 彼得·德鲁克 / 60
现在我对能够创新的年轻人怀抱希望 中内功 / 65
信息技术会给社会、经济和私营企业带来什么样的
变化 中内功 / 68
便利店就是未来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例子 彼得·德鲁克 / 68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把每一名员工都变成管理者 中内功 / 76
第4章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 78
企业家的社会角色就是带来创新 中内功 / 78
我深信,日本会出现第三波“经济奇迹” 彼得·德鲁克 / 80
“创造客户”将是永恒的挑战 中内功 / 85
第5章 第一部分的附录 / 91
关于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的通信往来 / 91
第二部分   重塑的时代
第6章 重塑个人 / 101
日本迫切需要重振普通民众,让他们更为有效 中内功 / 101
有知识的人必须为自己的发展和定位承担责任 彼得·德鲁克 / 104
企业高管能影响人们的生活 中内功 / 120
第7章 重塑企业 / 131
如何设计能够重振公司的组织结构 中内功 / 131
没有高效的企业使命宣言,就没有良好的绩效 彼得·德鲁克 / 132
公司存在的原因,就是把学会的知识立刻付诸行动,
为社会做贡献 中内功 / 142
第8章 重塑社会 / 144
将组织转化为有益于社会的实体,能够防止社会倒退 中内功 / 144
重建社会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 彼得·德鲁克 / 146
通过在社会领域中从事志愿工作,重新获得公民
意识 彼得·德鲁克 / 151
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我奉献、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的原则努力
影响、改变我们的社会 中内功 / 161
第9章 重塑政府 / 168
您对自由市场下的政府监管和政府角色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您对重塑政府有怎样的建议 中内功 / 168
自由市场的巨大优势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威胁、降低
失误 彼得·德鲁克 / 172
我们要避免进行无法执行、失去效用和惩罚经济活动的
监管 彼得·德鲁克 / 176
动力必须来自政府,政策必须跨国 彼得·德鲁克 / 184
旧有的政治理论已经瓦解,政府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转型为
“高效政府” 彼得·德鲁克 / 190
政府必须采用面向私营部门的经济政策 中内功 / 199



---------------------------管理未来---------------------------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译者序
前 言
访谈录 关注后商业社会 / 1
第一部分  经济
第1章 触手可及的未来 / 15
第2章 经济学的缺陷 / 25
第3章 跨国经济 / 31
第4章 从国际贸易到国际投资 / 37
第5章 美国出口额剧增的背后 / 42
第6章 低工资:不再是竞争利器 / 46
第7章 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生存之道 / 51
第8章 美日贸易需要反思 / 56
第9章 日本战后的强大竞争武器 / 60
第10章 对日本及日本人的误解 / 65
第11章 拯救拉美,拯救美国 / 71
第12章 墨西哥的杰作 / 76
第二部分  人
第13章 生产率的新挑战 / 85
第14章 企业领袖的神秘色彩 / 102
第15章 领导艺术:少说多做 / 106
第16章 人员、工作与城市的未来 / 110
第17章 蓝领工人的地位下降 / 115
第18章 工作规则与职位说明的终结 / 121
第19章 把官员变成经理 / 126
第三部分  管理
第20章 未来的管理者:主要趋势 / 133
第21章 管理上司的艺术 / 140
第22章 困扰美国汽车业的真凶 / 145
第23章 日本企业的新战略 / 152
第24章 走动式管理:走出公司 / 159
第25章 企业文化:绝非鸡肋 / 165
第26章 不断降低成本:长期策略 / 171
第27章 非营利组织带给企业界的启示 / 176
第28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成功教程 / 188
第29章 非营利组织的深远革命 / 197
第四部分  组织
第30章 公司治理 / 205
第31章 营销四课 / 221
第32章 未来公司:从“着装”看企业成功 / 226
第33章 企业绩效的五大指标 / 232
第34章 研发:最好由商业驱动 / 237
第35章 卖掉收发室:20世纪90年代的外包 / 243
第36章 有效研发的10条规则 / 247
第37章 企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 253
第38章 资本主义危机:谁来负责 / 258
第39章 新的生产理论 / 265
后记 20世纪90年代和更远的未来 / 282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