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解世俊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09-01 |
特色:
《采矿手册》全书41章,分七卷出版:**卷:矿山地质和矿山测量第二卷:凿岩爆破和岩层支护第三卷:露天开采第四卷:地下开采第五卷:矿山运输和设备第六卷:矿山通风与安全第七卷:矿山管理本册为第四卷,包括矿床开拓、采矿方法分类与选择、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崩落采矿法、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采场地压控制、特殊条件矿床开采等八章。本书主要供矿山采矿工程师使用,对从事采矿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矿山管理人员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片断:大的比重。开采深度较大的矿山多为竖井开拓。目前采用单绳单段提升的矿山,其提升深度一般在500~600m左右,采用多绳单段提升的矿山,其提升深度近1000m。国外由于采用布雷尔提升机,单段提升深度已达2440m。竖井开拓的矿山,由于竖并延深较为复杂,为了便于矿山的正常生产,基建时竖井应开凿到合适的深度,使矿山能保有足够年限的可供开拓的矿量。竖井一次开凿深度根据出矿系统决定,小型矿山保有8~10年,大型矿山可达10~20年。但也不宜太长,否则将使投资增加,延缓矿山的投产时间,不利于资金周转。根据竖井与矿床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下盘、侧翼和上盘三类竖井开拓。穿过矿体的竖井开拓很少采用。按提升容器不同,竖井可分为罐笼井、箕斗井和混合井。17.5.1.1竖井开拓方法A下盘竖井开拓下盘竖井开拓,在竖井开拓中使用*广。对于走向很长,特别是规模大的矿山,为使井下运输、采掘顺序、产量分配、通风、基建速度和巷道维护条件*好,只要厂址、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允许,竖井应尽量布置在井下运输功*小或近于*小部位(参见图17-14)。这样可使矿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B侧翼竖井开拓当矿床受厂址、地形或工程地质条件限制,矿床下盘不宜建厂或原有厂址已建在矿床的一翼时,可采用侧翼竖井开拓,当矿床走向长度短、建设规模小,为了减少井筒数目和简化运输、通风系统,亦可采用侧翼竖井开拓。采用侧翼竖井开拓时,矿床的两翼,特别是布置提升井的一翼,必须探清。杨家杖子矿务局岭前矿、红旗岭镍矿七采区(参见图17-15)等均采用侧翼竖井开拓。C上盘竖井开拓当矿床的下盘、侧翼无建厂条件,只好在上盘建厂(参见图17-16);或矿床的倾角近于垂直或水平,竖井建在上盘对厂址和外部运输有利,基建投资和经营费优越于下盘时,可采用上盘竖井开拓。上盘竖井开拓与下盘和侧翼竖井开拓相比,有下列缺点:初期石门长,因而基建工程量大,基建时间长、投资大,企业投产时经济效益差。若竖井穿过矿体,虽能克服上述缺点,但需留保安矿柱,因此一般很少采用。17.5.1.2按提升容器的竖井分类A罐笼井罐笼井除提升矿石外,也可提升废石、升降人员、设备、材料,并作进风井。它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但这种提升容器的提升能力小、矿车上、下罐笼复杂、劳动强度大、用人多和提升费用高等缺点,故多作为探矿井和小型矿山的矿石提升井。大中型矿山多作为副井。对于具有粘结性、结块性,不适于用溜井放矿和箕斗提升的矿石或不宜于过分粉碎的矿石亦可用罐笼提升。作为主要提升井时,由于一井多用,在生产能力计算上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确保矿山的正常生产,作为副井提升时,现有生产矿山多用于提升废石,因而也造成副井提升任务的繁重和紧张。新建矿山作为副井提升时,应尽可能不提废石,只作人员、设备、材料及进风井之用。罐笼井根据提升矿石量的大小,可用单罐和多罐笼等提升方式。产量小、多阶段提升矿石时,可用单罐。如用一台提升机提升双罐时,为了提高提升能力,以采用集中出矿单阶段提升为好。作为大中型矿山的副井,多采用单罐提升。大型和特大型矿山,罐笼并不论作为主井或副井提升,为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方便管理人员上、下以及紧急提升,除设有大型罐笼外,还应设有小型的交通罐。B箕斗井大型和特大型矿山以及开采条件复杂的中型矿山,多采用箕斗提升矿石。箕斗提升系统能力大、效率高、成本低,但工程量大,投资高。箕斗除提升矿石外也可兼提废石。用箕斗提升废石可减轻副井提升的压力,并可简化副井上、下罐的设施。废石量很大的矿山,也可设专提废石的箕斗提升系统。用箕斗提升矿石的矿山,箕斗井作为主井,而罐笼提升作为副井,用于提升人员、设备和材料。用箕斗井提升矿石的矿山,其罐笼井(或斜坡道)可与箕斗井集中布置,也可以分散布置。集中布置时其主、副井的距离不应小于30m。集中布置有下列优点:(1)工业场地集中,节省占地面积,简化地面和井下车场布置,减少地面土石方量、井下开拓工程量和投资,便于生产管理;(2)有利于基建施工、竖井延深、粉矿回收和集中排水;(3)井下运输和排水方向一致,有利于巷道施工。因此,只要厂址布置可能,应尽量采用集中布置。如桃林铅锌矿、弓长岭铁矿等均采用主、副井集中布置。只有受厂址、地形、废石排放和副井石门太长等条件限制,不能集中布置时,才采用分散布置。如铜官山铜矿(图17-13)、安庆铜矿等都是采用分散布置。主、副井集中布置时,阶段石门可直接与主、副井连通;分散布置时,各阶段石门只与副井连通,几个阶段才与主井连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