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致力于贴近作者萧红的心灵进行叙述,更注重对相关文本的深入研究,努力实现多维思考,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在历史文化传承上,叩开女性文学的半掩门扉。以古今对照的文化视角,从《诗经》、南北朝民歌、《红楼梦》的女性观和《牡丹亭》的情教思想,来探寻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二、在社会思想变革上,领略五四激涌的时代潮流。如胡适的个性主义和超贤妻良母主义、鲁迅对女性平等权利的主张、周作人的平民文学创作观,探索这些男性为主导的启蒙思想,给予萧红的强大精神力量。三、在心理分析层面上,借用西方学者的透视眼光。从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弗洛姆《爱的艺术》、罗洛·梅的爱和意志等学说着手,以悲悯和博大的胸怀更理性地看待萧红,评述她和恋人们的成长历程和心理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