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是一部较完整地阐述汽车安全驾驶操作技术的简明工具书,是为广大新、老汽车驾驶人员提供的**读物。全书共分八部分。即基础驾驶训练操作技术;心理、生理因素与安全行车技术;场地驾车安全操作技术;一般道路的驾驶操作技术;复杂道路的驾驶操作技术;特殊条件下的驾驶操作技术;高速公路的驾驶操作技术及其他情况下的驾驶操作技术等。该书从初学驾驶员的基础训练,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对驾车的影响到汽车驾驶教学、实际训练,在各种道路状况和不同条件下行车时,对汽车驾驶员技术操作的具体要求以及安全驾驶经验作了综合、系统的介绍。书中突出地展示了科学驾驶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力求资料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本书可供汽车学员、教练员及广大驾驶员学习和使用。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驾驶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片断:椒ā7锤唇步獠⑻崾竟娣?br>的动作,使学员不断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动作节奏可先慢后快;动作协调可先分解后整体。在学员正确掌握技术后应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的操作熟练后,错误的动作便可逐步纠正。(3)变换训练环境法。汽车训练涉及人、车、道、环境4个主要方面,因此是一个复合动态系统。道路训练中,学员经常会因某些情况的变化,如人流复杂多变或路线环境不熟悉等产生紧张心理而出现错误,这时教练员可有意改变环境进行教学,如进行上坡起步训练,大多教练员均喜欢在桥坡上练习。但有些学员心理素质较差,思想上总是考虑会不会堵塞桥面?碰撞桥栏杆?甚至还有见河就发怵的现象,结果动作过于紧张僵硬,屡招失败。针对此种情况,可用变换环境的办法来转移学员的注意力,如将桥坡训练改为一般道路坡路,就可消除对桥面和栏杆的人为意识,以增强学员的自信心。(4)辅助练习法。在培训中,经常发现许多学员对空间位置判断不准确,特别是左侧角目测估计差,以致行驶方向偏左,针对此种情况,教练员可采取辅助法,人为的在道路上划出和轮距同宽的直线,或放一些砖块,要求学员驾驶必须前轮压过,便可能达到纠偏目的。(5)限制条件法。对一些头脑反应快,进步较大的学员,可要求更高些。如为提高挡位互换的熟练程度,教练员可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或限定的距离内,要求必须完成从低挡至高挡,再由高挡至低挡,并以完成的质量好或快为考核依据,既对这些学员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提高了驾驶的熟练程度。在练习平稳停车中,为纠正某些学员制动(刹车)过急而长距离拖拉减速的缺点,教练员可视情况临时提前告知选定的停车点,如车门对准某棵树,车头与某根电线杆平齐等,要求学员定点平稳停车,从而纠正不良习惯。(6)信号提示法。合理运用语言或其他信号提示是帮助学员掌握动作,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穿库穿桩的教学中,教练员可以“1、2、3、停”的口令使学员体会运用方向的节奏感。在市区训练中,可用手势的变化,提示学员加油、制动、放松油门等,必要时还可用拍手、摇头、点头等方式配合进行。(7)激励惩教法。适度的使用激励惩教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训练质量,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场合,并与训练进度相吻合,例如在临近结业考试阶段,对由于不认真而造成的失误,如起步熄火可责令其停开一轮次,并予以批评;反之则可根据情况予以鼓励,运用此种方法,教练员出于“公”心,不得经常性地轻率使用。如训练组内有学员不团结现象时,更要慎用。(8)排忧法。有些学员暂时出现训练“障碍”,特别是训练前期,产生悲观畏难情绪时,教练员要与之谈心或家访,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或解决个人问题。所以,教练员要随时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并对症下药,这对技能训练是大有益处的。另外还可以通过降低训练要求,减少技术难度方面着意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并在完成较好的情况下,多鼓励、多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