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片断:白波一道青峰里三年后,三峡还在么?思之惘然,又不能不思……滟滪堆三峡的起点上,两厢巉岩陡起,浩浩江面急遽收拢,“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滟滪堆就屹立在泻水如箭的江心里。山峭水猛,日月奄忽,由造化之手安插于万里长江的这一中流砥柱从未亮过原形: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流。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浮现于洪流里的几种物象挺神秘:马牛放牧于野,突然孤伶伶来到水上;武夫长驱远赴,四方征战,此则隐形水底,唯余一幞;龟鳖乃水府泥族,突然着了魔似地逆凫水面。这并非哲人的发现,而是祖祖辈辈活动于水上的“长年三老”(四川土语对篙师水手的称呼)留下的血泪之作。苏轼曾专写一赋,称它是“以危而求安”的水上标志。随水幻形、变化无穷的滟滪堆是个神物,连那持巨斧的大禹疏凿三峡时也不敢动它。公元1958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日子里,横亘于江的滟滪堆高高伸出水面,长40米,宽可15米,上耸出水达30米,一队装束精干的航道工人朝其腹部填进7000斤炸药,火光一闪,一声巨响,千古绝唱式的滟滪堆忽地报销了!汇于峡前的280条蜀江不再受阻,有人撰文颂扬:“三峡已进入轻松而豪迈的时代了!”从前是“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而今是波波荡荡、齐步迈进,像千军万马列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似地经过白帝城下,谁能说是不豪迈呢?!可憾的是1958年我正是北方村野上一个毛头小子,当然无缘领略滟滪堆的风采。如今有幸登临白帝城,俯视着漩进的流水,只能尽情想象而已……猿猴“忆子啼猿绕树哀,雨随孤棹过阳台”。三峡猿可谓是天下悲哀动物中的典型。它那初始的悲哀并非天赋,而属人为: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世说新语》老猿因子女遭劫而哀号百里,肝肠寸断,无论谁看见也伤心。三峡里,更习见的情景是:“巅岩峭壁撑碧空,倒挂老松如老龙”,群居于林的猿猴们下饮江水时,一个个手牵手自斜伸的枝桠高处朝下攀吊,垂及碧浪湍动的江滨,轮流而饮,饮足而长啸,散归林莽。这是快活而自由的啼啸之声,无所谓悲与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