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

作者韩庆祥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01

特色:

过去,我们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认识误区,往往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从而使一切工作主要围绕GDP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其实,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于发展,它只是发展的手段。因为,人均GDP水平的增长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的全面发展,反而会掩盖环境污染、居民贫富差距悬殊、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公平等现象。经济增长也不能自觉地促使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经济增长的*终目的,应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就是说,经济增长应为人而存在,而不只是人为经济增长而存在。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进一步加速经济增长,而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减少贫困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而物质的增长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往往还会遮蔽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本身,更应该关注这一增长的目的,即满足十多亿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首先应当保证人们的生存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物质财富是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不放松。但是,我们还应该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全体人民都能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还应看到,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与国内、国际环境业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在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正如肖灼基教授所讲的,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当前,在国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劳资矛盾,干群关系紧张,收人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复杂;在国际上,由于我国工资成本提高而使竞争力降低。如果这个时期各种关系处理得当,经济就会顺利发展,社会就会趋于和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经济徘徊、社会动荡、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和心理危机。这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局部战争虽然不断,但近期发生世界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有可能取得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和公正诉求日益觉醒和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终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和谐社会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也是一个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